有人跟我说,看了我写的影评就不想看那部电影了。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上次看完《我的少女时代》之后就没敢写。虽然当时有很多想写的,但是我还是想大家去看看这部片,所以还是忍住了。现在这部片已经上了那么多天了,我想该看的应该也都看了,没有看的应该也基本上不会看了。所以现在应该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看过的感想了。
今天中午公司的同事说一起去看《我的少女时代》,问我要不要一起。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一张票。当时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就想下次还要再看一遍,看第二遍的时候再写影评。今天二刷之后,第一次的感受我却不记得了,但是我还是知道这部片是什么地方让我喜欢。这篇文章只能算是我个人的想法,不是影评。
这部电影的桥段大多在偶像剧里可以看到,剧情也没有非常的引人入胜,拍摄手法也很普通,但是关于青春的感觉却让我如此向往,美好到足以让我忽略其他。所以今天我只想跟大家聊聊青春。
很多人喜欢这部片,我想是因为它足够美好,足够称得上青春,足够像一个梦。国产的大多青春片都太现实,他们往往只是从青春开始,然后慢慢的车祸,慢慢的流产,慢慢的出国,慢慢的青春就都被狗吃了。
不管那些导演和编剧是出于何种目的制造了那些情节,反正我不喜欢,因为那不是青春,至少不是我想象中的青春。就算极少数的人真的撞了车,真的流了产,真的出了国,我想他们回忆起的青春也不会是导演所表现的那样。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都是纯洁的,都是不许被任何人玷污一丝破坏一毫的。
然而那些已经被社会的染缸染得乌七八糟永不掉色的导演,一心只想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并把这些肮脏的东西强加到青春之上,他们自以为了解到青春的真相,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实际上他们才是对青春最大的亵渎,他们只是把自己对青春的失望强加给观众,他们所谓的现实在青春之上只是世俗。
随着青春的离去,我们每个人都在体验着社会的现实,体会着人生的残酷,这些我们都知道,我们也都受够了,还需要导演去说么?青春是我们人生之中为数不多的纯净之地,它包含着我们年少轻狂,它包含着我们对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回忆。它是我们在受到挫折之后避风的港湾,它让我们在体会到人情冷暖之后感受曾经的美好,它也是我们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卷土重来的动力。它是我们人生之中最后的温存。
可是那些导演却偏偏要污染我们心中那最后一方净土。能力不够的导演想要表现他的深刻就不要选择青春爱情的题材,我的青春就是那么“肤浅”,也就是那种无知才能承载那么多的美好,所以,不要侮辱了我的青春。
虽然90年代不是我的青春,但是我仍然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影子。时代不同,青春相似。不同的是学校,相似的是教育的方式;不同的是人名,相似的是平凡的自己与喜欢的她。调皮捣蛋的做法会变,但青春张扬放肆的叛逆不会变;喜欢一个人的方式会变,但是初恋简单纯洁的美好不会变。我们都曾那样疯疯癫癫没心没肺,都曾那样懵懵懂懂无忧无虑。
当林真心拿出拿个信封的时候我会心动,曾经的我也曾写那样情书,同样会把信纸折成爱心或者方片,同样会在信封上贴上画帖。写情书的时候是最美好的时候,文采飞扬,灵感井喷,每一个字写的都那么认真,而且字数远远超过800。那个时候的承诺最美好,因为言而有“信”。后来的表白,再也没人写信,所以薄情寡“信”。
当徐太宇在操场上赌气狂奔的时候我会被感动。曾经的我也遇到那样的老师。当年的我被罚抄英语课本,几十个本子我也偏要抄完,因为我不想认输。年轻总有一股劲,总会不服气,年轻是打不死的小强。当年的我们高考之前会撕书,整栋教学楼的书本和试卷都从楼上一起扔出去,每一次挥洒都伴随着欢呼。年轻的时候总会疯狂,那空中飞扬的试卷才是我们逝去的青春。年少轻狂的好日子,一转眼就不见。
我觉得青春的逝去很可惜,并不是因为它后来变得现实,而是因为它太美好。就像每次看到林真心含情脉脉的眼神和徐太宇假装毫不在乎的表情我都会被感动,我觉得很可惜,因为他们太美好,而我却再也遇不到。
是的,青春,就像蓝色牛仔白板鞋,只要简单美好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