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复制他人的成功?先了解这三点

行动、经验与规律


正确的经验能有效指导我们的行动,有时甚至能事半功倍;但错误的经验,只能将事情越变越糟。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认识、总结经验,并有效地指导行动。

一、经验的局限性


一起排队,一起吃饭


001最常见的经验偏见——结果偏见

华为老总任正非排队等的士、在食堂和员工一起排队吃饭的新闻,一度刷屏朋友圈。很多文章因此得出结论:这么大领导,没专车、不搞特殊化,是华为成功的原因。但是,你反过来想想,马云既有保镖又有专车,照样不影响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知名企业。

这就是典型的结果偏见。成功了,看什么都好。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其实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真的那么理性。

结果偏见是我们最容易犯的经验问题,看到他人成功了,以为直接将经验照搬过来,自己也能复制成功。如果真这么简单,那岂不是人人能成功致富了吗?

002经验的复杂多变

小时候,我们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每次一哭,妈妈拿糖就过来哄你。所以你得出结论,抢不过别人就哭。于是,在与竞争对手争取项目失败后,你果断采取了大哭的策略,但是,你却发现根本没有人来哄你。

成功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经验,如果忽略了背景、使用对象、环境而直接复制粘贴,那么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除了使用限制,经验还有一个局限就是越用越没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称赞勇敢,第二个、第三个就是效仿。

用PDF做简历排版比用word做简历更美观,你get了这个经验,也改用PDF。但是知道了人多了,这个经验也就不具备优势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使用H5做动态简历,是不是就显得更有新意呢?

我们不仅要不断积累经验,还应该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创新,不被经验所束缚。

二、如何正确获得经验


看不见?


获得有效的经验,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才能避免结果偏见、正确获取有效经验。

001如何避免结果偏见

首先,验证真伪,归纳后再演绎。

从结果推导出原因叫归纳法,用原因再推演结果叫演绎。归纳后再演绎,尝试着能不能用原因推导出正确的结果,如果可以,那就是切实有效的经验,反之则是无效经验。

然后,问自己用3个问题:

A、这个结果,是否存在一个人为可控因素?

B、他人分享的经验,是本质的可控原因吗?

C、成功者以为的经验,对你而言,是成功的阶梯还是绊脚石?

002保持对新事物的客观看法

A、多尝试,避免扼杀想法

B、从过去的经验中积累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创新,并用行动做出改变

C、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003复盘

从本质上看,人类只能通过“试错法”进行学习。复盘,就是从曾经试过的错中学习,把经验和教训,都变成组织能力。——彼得·圣吉

对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复盘,从错误中总结经验,也是获取经验的有效途径。

首先,可以针对事情本身进行分析,既要分析成功的原因,更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从这些原因和步骤中总结规律,形成日后行动的经验。

三、用经验指导行动


库博学习圈


库博学习圈:行动>经验>规律>行动

所有的学习和经验获取,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地指导行动。因此,如何用经验指导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能用经验指导行动,而应该“从行动归纳出经验,把经验升华为规律,用规律再指导行动”。——库博

根据库博学习圈可知,行动、经验、规律是形成一个闭环的,缺一不可。

001从行动归纳出经验

从行动中获取经验,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通过切身体验,感受行动带来的反馈,将经验深刻记入自己的脑中。所以,直接经验一般印象比较深刻。

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切身体验,所以也要适当借助间接经验。向他人学习、网络搜索获取信息、阅读经典书籍,或者建立圈子一起探讨,都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

002从经验升华出规律

获取经验后,从两个方面来判断,是否可以总结成规律。

反思:经验真的正确吗?会不会只是特例?

验证:是否有数据能支持验证?

除了反思验证,还要学习前人已经总结的“被验证的规律”。正如刘润老师所说,别人的顿悟,可能只是你的基本功。

003用规律再指导行动

规律没有行动,就没有价值。

总结出规律后,唯一要做的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最后,以刘润老师的经典语句结尾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

站在巨人的肩膀,你也能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