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0 回乡随感

7

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

等工作人员之余,我们几个闲聊起来:

“昨晚雨下得不小,咱村地势最低的就是这儿,看,雨水又灌满院子了。”村里的一位大伯说道。

大伯的一番言语引起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此刻,我正站在西耳房门前,西耳房,曾经记录着我小学三年级之前的美好时光。

“是啊,我还记得呢。”我接着大伯的话感慨一番,“在这个教室上了三年学,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大雨之后,同学们拿着马勺、小盆等各色工具,清理灌进教室的雨水,那是我们最累也最快乐的时候,哈哈……”人到中年,工作、生活的负累,真的,我已经好久没有此刻这么放肆的笑过了。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的确,这几年感触尤其颇深,拆迁之举,故乡旧貌已然不见踪影,但她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几年里,每次回村办事,遇见村里老人,我总要和他们唠唠嗑,虽然,唠嗑内容单一,言语苍白,但总会给我一种亲切与温暖,这是在其他环境里永远难有的体验。

“姐,咱村幼儿园就是这么小?”妹妹的一句问话把我拉回现实。幼儿园,小?记忆中,它很大呀。

我沿着东耳房向东走去,我上五年级时的教室呢?和东耳房挨着的三间房子,是我上五年级时的教室,每次回村办事,步履匆匆,我居然没发现,它居然已被拆了!

五年级时,周围几个村子的孩子都会集中到我们村来上学,所以,当时这个最大的房子成为历年五年级的教室,那时候,我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协助老师抄题,课余时间,我总会在黑板上抄数学应用题,个子矮小,踩着一个长条凳子,一黑板一黑板的抄,这也是五年级的生活留给我的最深的、单一的印象,至于多年后,小学同学聊起他们在没电的晚自习,用煤油灯炒豆子,用纸筒做手电,在谁的后背贴纸条,在谁的文具盒里放虫子……这些童年趣事我只能听听,跟着乐乐罢了。

现在,和东耳房做伴儿的也只有眼前这棵古老的、守护几辈水西人的银杏树了。

银杏树所在的院子,就是我们当时的幼儿园,只是格局有了变化,当年的大门不在了,眼前,院子被隔成两个空间,大班教室被一堵墙一扇门隔在了人们的视线之外,留下的只有当年小班门前的这棵银杏树。

银杏果,银杏叶,都是极好的药材。孩童时代,每到银杏果成熟的时候,老师就会带着我们捡拾银杏果,小小的手剥去果皮,把果子带回家放在炉子上焙,尽管小手被熏得臭臭的,也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在那个物资缺乏,精神单纯的年代,我,我们,快乐着,成长着……

岁月,因情而丰盈。

老物件里有故事,老物件是一份情怀,老物件代表着新生。在被岁月淹没的老故事中,我们经历着,懂得着,感念着,幸福着……时光滴答滴答的走着,从来不曾回头,但总有一些东西浸染了斑驳的过去,将岁月的痕迹完美收藏,代替往日保留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小学 ·劳柯· 我所读过的小学早就废弃了,不过除了我们家的老屋,那所小学却是我现在最为怀念的地方。 小学不在...
    sea20192019阅读 307评论 0 0
  • 一 省城师范学院位于衡山路人民广场东临,地处城市边缘。 沿着广场附近的红旗照相馆右拐会进入挑水巷,逼仄的小巷弯曲幽...
    明月夜露阅读 1,008评论 0 2
  • 2021/10/11、早上带女儿奔赴常州参加赵冰老师的讲书训练营,这是去年4月买的课,因为疫情拖到现在才去,第一次...
    田心远阅读 552评论 0 0
  • (一) 重庆让很多人赞不绝口——立体,梦幻,时尚,走街串巷的麻辣味儿。我对一座城市的好感并不与这些元素成正比,极有...
    刺儿梅阅读 930评论 13 8
  • 文/逐梦水乡 17岁那年,我当了代课老师。 我到底读没读幼儿园,一点没印象。只记得那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
    逐梦水乡阅读 2,784评论 68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