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与探月

        “妈妈,今晚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爸爸,你为什么出差一定要在今日赶回家?”这些引起了我的好奇。

        今日是中秋节,我与家人坐在这金桂飘香的小院,品尝着甜甜的月饼,依偎在一起,谈着日常琐碎,如此平常,可却觉得比平日里多了几分烟火之气。

        抬头看月,嘴中嚼着甜滋滋的月饼,我在想也在探,为何今日的月亮如此之圆呢?与平日里抬头一看的月亮相比是那样饱满。我想,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而这中秋的圆月正意味着团圆之月,团圆之日。中秋,是为了纪念这一年中难得的圆月,为了见证老百姓家庭美满幸福,也为了让年迈的母亲再见一见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设的吧。带着疑问,我搜了一下原因,结果却是不同的。我突然很想探知为何月亮的大小每天都不同呢?

        原来,这与地球的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每年都有13-14次的满月。其位置恰好在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将使得此时地球上所见的满直径最大。而在不同的高度,光路径距离不同,折射率不同。清晨与傍晚,折射率更大。所以在月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看起来比它在天顶时更大。满月竟有如此之多奥秘,我不禁为之前的结论感到有些可笑。

        儿时看月,只觉得如日的接棒者,接下了在夜里掌管人间的权力,虽不如太阳般耀眼,却有着自己的静谧。

        少时看月时,心中暗暗埋下了个疑问,为何古人如此执着着月呢?自唐宋以来,无数诗词都与月沾边,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时明月汉时关......”后来我仔细研读,发现这些与“月”相关的诗词大多与思念、思乡有关,而小部分则指如今的月份,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的“月”同意。而这些诗词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古至今,月,总是寄托着人们道不尽的情谊。

        我们看月,探的是古人在他乡望月时无尽的思念,探的是全人类想知晓的奥秘,探的是中秋佳节难得的“月圆”。月亮,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我们。探月,是我们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我们人类对未知世界地向往与探求。相信,富有智慧和勇气的人类,终将进一步揭开月的神秘面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