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过的书

年年:

最近读了一些经济学有关的书籍,讲企业,讲政策,讲发展,吴军的《浪潮之巅》系列,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大江大河》系列。这让我对身处的国家、企业、个人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便想记录下来。

吴军的《浪潮之巅》讲述了著名企业,如苹果、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高科技企业的兴衰成败史,从中可以一窥世界互联网发展的脉络。曾经,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标准,现在,互联网入侵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离我们很近。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企业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洗礼和换代,这中间,有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有深不可测的人性摇摆,有高屋建瓴的经营智慧。

从基本面上讲,硬件和软件的发展面对着“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18个月硬件的性能必然更新,而软件必然要“吃掉”这些新发展的性能。循环往复,没有一个高科技企业能成为终点,如今的辉煌可能是下一秒的坟墓。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发展正是如此,而如今风头正劲的谷歌、苹果、微软,如何不能肯定是下一个他们呢?

从微观上看,每个企业的成功、衰落、复苏,既有行业的规律作祟,又与企业领导者密不可分。IBM的郭士纳,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有敏锐的目光,能够看清未来趋势;偏执的性格,便于把政策贯彻落实;可贵的直觉,一次次化险为夷......这样的智慧说不清楚道不明,即使具有同样品质的其他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亦不一定能拯救企业于危难。但,结合个人经验,发现在一个企业里,其实不乏智慧的先见者,但因为利益错综,流程复杂,智慧的政策未能落实,这才是一个项目乃至企业失败的根源。这些成功的企业,总有人挺身而出,不为这些所累,执着地把经验予以贯彻,最终坚持到柳暗花明。

可能这些企业给我们平凡人最大的启示是:做踏实事、靠谱事,要心中有理想,胸中有沟壑,方能成就天地。


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系列,讲述了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年的经济、社会变化,看起来是本财经书籍,读起来却比任何一部小说都要精彩。《激荡》比《浪潮》系列多了很多人文的感概和关怀,这或许是两吴最大的不同。这使我在每读一段,刚想掩书总结,却发现吴晓波已经把我心中最深的感受,以凌厉的文字表达出来,如此真切、共情,却又轻飘飘佛过最敏感的心灵部位,让人心痒却触碰不得。

在顶层设计缺乏的变革时代,英雄可以朝夕沦为阶下囚,庸人亦可以瞬间捧为圣贤。人性的贪嗔痴,在生存这一巨大力量的驱使下,展露无遗。社会像一方戏台,你放唱罢,我方续上,若问唱的哪台戏,便是一场资本的角力游戏。

印象最深的是对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年少时认为国家弊病,全因制度,而后明白,摧毁后重建不一定更优,“一步步打破痼疾”才是正路。治国不易,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更难。如果把模型简化,政府、私营企业、老百姓是普遍人心目中的三类人,分别对应着有权、有钱、三无。社会若如此简单便好,但有权者面临金钱和正义的双重切割,有钱者面临经营和投机的左右摇摆,老百姓不得不成为抱怨却无力的众生。这中间,谁有错呢?在这场全民试验的游戏里,屠龙者和恶龙的角色不停交换,最终,是屠龙者获胜,还是恶龙越来越多?我想,这和中华民族最深处的民族性相关。

当然,中国的发展证明了,最终的善占了上风。更多人是相信勤劳致富,更多人是在踏实创造,更多人选择匡正风气,更多人本分经营......这一切,使制度更加规范,正义更加盛行。虽然,如今依然问题重重,但社会的戾气相比十年前大大减少,人们越来越相信勤劳是通往幸福的重要途经。

掩书而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与人物,成败与兴衰,沧海桑田。若被遗忘,属实多么可惜!幸运的是,我拿起书,读到了他们。感恩写书人。

年年妈

2023年2月17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