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为什么会走向灭亡,读者的解读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就不同。本文也只是浅析,我也只是初读者,对文章理解不深,却也有自己的小见解。
以往对艾玛悲剧的归类:
1.虚伪而禁锢身心的修道院教育。
2.自身不可遏制的浪漫性情。
3.缺乏精神生活的原因。
4.奢靡享乐、恶浊鄙俗的社会。
这是几百年来的读者对艾玛走向死亡总结的一些原因,我十分赞同,更无法反驳。像第一种、第四种都是深层次的解读,我在此也只有对第二、第三种原因进行浅层次的理解。
福楼拜说:“艾玛在这个时代必须死。”可见艾玛的是必然的,福楼拜其实也就是艾玛一般的人物,自身充满浪漫,反对平庸。在《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发现丈夫的平庸后又开始幻想着新的爱情,并且在作品中,艾玛前后交往的不止一位男士,她追求的其实就是一种新鲜、刺激。
在这个物欲横流、快节奏的社会,平庸难道就不是一种安稳呢?安稳何尝不是一种奢求呢?何况包法利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不堪,他是一位医生,也有医德。最关键的是,他爱艾玛,他对艾玛有着深情的爱,难道这还不够吗?读文章看艾玛,总觉她是现实中的双子座,总是充满着新鲜感,当新鲜感消除后,就不再有任何期盼了,艾玛虽不是双子,但不得不说,她很符合这样的形象。
当艾玛走投无路时,期盼自己的情人能够帮助自己,却被推三阻四,无奈回到家,爱玛吞吃了砒霜。她想这样一来“一切欺诈,卑鄙和折磨她的无数欲望,都和她不相干了”。包法利医生跪在她的床边,她把手放在他的头发里面,这种甜蜜的感觉,越发使医生感到难过。爱玛也感到对不起自己的丈夫。她对他说:“你是好人。”最后,她看了孩子一眼,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怎样的悲剧啊!当死后才发现你的好。包法利变卖家产帮艾玛还债,发现她与情人来往的信,虽气愤,也只人“错的是命”。
真的是命吗?若以现在人的看法,不深究作品,用一句话来概括“不作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