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明天忘是正常的

图片来自网络

A君:感觉自己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了,一本书读了前面忘了后面。

B君:是啊,最近在学习英语,昨天记的单词今天就忘了差不多了,反反复复的效率太低。

C君:哎,太有同感了,前段时间参加了不少培训,满满的干货,虽然记了不少笔记,但每每需要运用时却总是想不起来!

A君:年龄越大记忆力越差

C君:也许吧······

B君:可是,好多比我们年龄大的学霸们也没觉得他们记忆力衰退啊?

C君:那哪能比啊,他们那么聪明,天生有着好记性

······

看文章的你是天生记忆力超群,如金庸笔下的王语嫣,天资聪颖,记性过人,能将天下武学熟记于心;还是生来平凡,不断地困扰于遗忘之中,如上文中的A君、B君或者C君呢?

先别着急给自己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常识告诉你的不一定正确,即使是那么的感同身受!记忆力的好坏与天资没有实际上的关系,也不要把责任推脱到年龄上,你缺乏的是对大脑的了解(大部分的人从未真正的关照过自己的大脑)!

什么是记忆

对于记忆的定义分别有以下几种:

维基百科

记忆是神经系统储存过往经验的能力。记忆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编码:获得资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2、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资讯做永久纪录

3、检索:将被储存的资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百度百科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360百科

人类思维中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简言之,记忆分为“记”和“忆”的过程,“”就是上述所述的编码、识记、储存/保存的过程,“”就是检索、回忆、再现/再认的过程。(不得不感慨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啊!

根据目前大脑研究对解释记忆的生理基础所提出的理论,人在记忆的时候,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特异的突触联系。当人要记忆多件事物的时候,这些单个的突触联系就会成为“网络”。网络带来的好处是,当信息需要被读取的时候,过程的切入点并不一定要是该信息本身,还可以是该网络上的其它节点。再遵循这个切入节点与所需信息的节点之间的连接(该过程被称为联想),大脑就可以同样得到需要的记忆信息,并且将它装载到“内存”中。这也解释了某单一的事件与其他事件建立的联系越多,就越不容易被遗忘。相反,孤立的单个事件容易被遗忘。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工程学教授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在其著作《学习之道》中对大脑的记忆过程也给出了很好地解释:当你专注于某件事物时,神经元被激活并发放信号点亮它下游的神经元,形成一条环路,这条被激活的神经环路叫作记忆痕迹。 然后通过意义将这些记忆痕迹进行整合,创造出概念性的组块,便于人们记住组块所包含的信息。

构建组块的必需品:

1、专注力(foucused attention)

2、对基本概念的理解(understanding)

3、练习(practice)帮助你获取宏观背景信息。

(上篇文章《学习之道04》中已详细阐述,可点击查阅 )

组块的过程就是我们大脑构建神经模型的过程,而神经模型构建的初期是非常微弱的,如果不强化,神经模型很快就会从脑海中消失,即我们所说遗忘,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检索、回忆来不断的练习以及强化我们大脑的神经模型。

什么是遗忘

遗忘是记忆中的一个特殊功能。人类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而遗忘使得人只保留重要的、相关的信息,减轻大脑空间压力,有积极意义。遗忘分两种:第一种是记忆突触联系的消失。第二种则是记忆突触暂时失活。两者的结果都是一样,就是大脑读取该信息的尝试失败。

最著名的关于遗忘的研究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他选用了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毫无规律的的字母组合,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通过自我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左侧黄色图),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右侧图)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图片来自核聚公众号

如何提高记忆力

我们从大脑的生理运行机制解析了”记忆“和”遗忘“,对记忆力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减少”遗忘的过程,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

1、在学习或记事情时,集中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要记忆事物的本身,然后试着去理解事物的基本概念。

2、将事物或信息与自己已知的事情建立相应的联系,即构建组块

3、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有节奏的复习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复习时不只是单纯的重复阅读笔记或者课本,当学习笔记或材料摆在眼前时,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资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心理学家杰弗里·卡皮克表示,许多学生都曾在学习中体验过能力错觉。《学习之道》中提到过一个方法,提取练习——运用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或者尽快的去应用所学的东西!

图片来自核聚公众号

记忆背后的本质,就是神经元的生长,并且建立稳固的链接。只有通过有效的复习造成的重复刺激才能做到。这个过程意味着,你的神经系统形成了解剖学上的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今天学明天忘是正常的,它是大脑的生理学本质,只有熟练到改变了大脑,你才不会遗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432评论 9 54
  • 我是天上的行星 而你是远方的太阳 再努力追赶 也不过在同一轨道上 距离 始终如一
    懒墨阅读 116评论 0 3
  • 萱萱,这是我为你写的歌,等我谱好曲,唱给你听…… 《围城》 一个人下班,走在城市的边缘 你和我之间,距离多么遥远 ...
    艾_一直在阅读 215评论 2 2
  • 1、Python2中urllib和urllib2模块是相关分开的,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但是在Python3中url...
    Epiphanyyaoyao阅读 354评论 0 0
  • 以前,听别人说:“泰山,好高、好难爬,沿途的风景也很美、”,其实,也不过如此。 泰山、也不过如此。刚开学,就有了去...
    夏小希阅读 5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