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沧州图书馆与行健情商教育特约李萍老师来沧图讲座。小编刚一现场李萍老师紧接着也到了现场,当小编看到李萍老师的时候就有种亲切和开放的感觉。由于图书馆的电脑打不开老师的PPT,也就没有以讲课的方式来进行。
直接就小编提的问题:尤其是对男孩父母来说总是感觉自己的孩子多动,(这个多动多是父母给贴上去的标签)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李萍老师机智的用现场两位嘉宾一位妈妈一位孩子来做现场咨询,就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位妈妈感觉孩子不爱学习假期作业拖着不写,太贪玩。孩子认为每周都会跟妈妈来图书馆学习,每周借的书在家里看完就来图书馆借。看到科教频道钻木取火的荒野求生的技能,找来小木棍和其他的材料在家里模仿钻木取火,妈妈说自己瞎折腾。因为在家里妈妈总是阻止自己所以经常到小区公园里去模仿电视里演的东西。李萍老师用咨询技术让这位母亲认识到是自己与孩子的角度不同。这位母亲又发现与孩子分离上的问题说:“感觉孩子长大了可是还是甩不掉,就是粘在自己身边,”李萍老师用依恋关系解释他们母子的状态,并指导应该慢慢的尝试分开。从现一个一直合在一起的同心圆到最后两个有时候分开的两个圆同心圆有时候合在一起的两个同心圆。李萍老师邀请现场各位家长朋友从多个角度就刚才提的问题和这对母子之间的问题展开讨论。
李萍老师分析到在妈妈身上粘是为什么那,其实是要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的关注和呵护。
李萍老师提到一句心理学上的名言“一切问题都是注意力的问题。”
宋老师引用了《正念教养》创始人卡巴金说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生命里的小禅师,小佛陀。”我们爸爸妈妈在孩子身上学到的智慧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爸爸妈妈学习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宋心远老师就刚刚提到的多动症给予了这样的回答:关于多动症是诊断学上的解释而不是心理学上的解释或者是民俗上的解释。在心理学更倾向于把孩子根据不同的特质做一个区分,比如说有感受性的孩子、有视觉醒的孩子、有听觉性的孩子和有动觉体验型的孩子。每个人在出生他的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转换性、灵活性、兴奋度的不同所形成神的经连接导致我们在气质方面特质的不同。因此有的孩子视觉是敏感的、有的孩子感受性敏感的、有的孩子听觉是敏感的而有的孩子是动觉敏感的。我们把他们作为动觉特质的时候我们父母的焦虑就减少了,这时候我们针对孩子有效教养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同时在孩子那里因为外部评价的压力就会减少了。好多孩子我们说他本来是动觉型的孩子当老师、同学和妈妈说他是一个多动症的时候,第一他可能就会认同我可能就是一个多动症我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然后他就会对自己保持敏感在乎的别人的评价 。多动因为我们这样一个解释系统而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基于动觉特质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孩子的教育方案和沟通方案。阳光成长的方案。
一位营养专业的读者朋友说到孩子的情况放在情景中才行,如果在写作业多动他可能是注意力的问题,如果在玩的时候多动这是正常的情况。
最后小编以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跟前辈李萍老师请教了几个问题。
白鸥:您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从一开始接触知道现在。
李萍老师:一开始接触是母亲的去世加上女儿的学业问题还有就是自己的性格。我一个好朋友精神康复医院的院长她看见我当时每天都提不起精神来,她说:“李老师你又不触头学习你考个心理咨询师证吧。”我也正好是老师我就去考证了。考了证之后就跟着宋心远老师,宋老师每个星期都有公益沙龙,去了之后感觉挺好,像今天一样大家都是带着困惑来的,大家在这个过程聊的都很开。感觉就有了支持和陪伴。慢慢的就开始学,学着学着就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妈妈的去世为什么对我影响很大,学的时候才知道是怕分离。在回过来看我与孩子的互动。我没有扮演妈妈,在学校和家里都是扮演的老师。在学校跟孩子们对话那是什么形式是权利斗争啊,我一直都是赢得,我很列害的。所以上了初中就会翻转啊她学习成绩就不好了。这时候我就用阳性强化法。我跟孩子约定,她每周都要钱,她只有听完我每周记录的东西才能给她钱。一开始她很烦不想听,后来就好了。这样下来还是挺管用的。我当时学学习的动力就越来越高了,不光改善了我和孩子的关系还在夫妻关系上包括职业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这各节点上我就开始了坚持学心理学。
白鸥:您现在学习心理咨询的那个方向?
李萍老师:精神分析。我当时也是什么都学,走了不少的弯路最后还是学精神分析它是最基础的东西。现在学曾齐峰老师的初级,慢慢的消化,两年以后再学他的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