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自认为做得有多好,这个公式请一定看看

快过年了,能走的都在准备回家事宜了吧,不能走的应该也跟父母通过电话了,嗯,那我们要不要先回顾反省一下这一年里对父母的态度?

多久打一次电话?有没有关心父母身体?在糟心的2020年有没有将脾气发在父母身上?有没有在父母唠叨时不耐烦?有没有……

也许有人更过分而不自知,也许有人这些做得都还不错,可能还会更好。

但也请别沾沾自喜,我们一年下来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才多少?那些都只是对待父母的基础,顶多算是及格而已。

01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谁都懂,心里也都怕,但总想着时间还很多,以后再孝敬父母,状况好一点后再孝敬父母,总是自我麻醉般的安慰着自己,他们会理解的,他们不会怪我的。

他们当然不会怪你,因为见得少聊得少,他们反倒会更担心。

文字不够具体,咱们不妨用亲情计算公式算一下,我们还有多少时间陪伴父母?

{(85-年龄)×每年回家天数×平均每天陪伴时长}÷ 24 = ?(天)

如果对父母身体足够自信,如果想着父母定会长命百岁,那85这个数字尽管往上调,多高都没关系,只要你心里舒坦。

除去时间相对宽裕还在上学的人,大多已然工作的人其父母年龄差不多都在五六十左右。

至于每年回家天数,毫不夸张的说,很多很多人一年到头只在春节回家,待在家里的时间平均在四至六天左右。

这四至六天,还得除去睡觉的时间,可能还会窜窜门,见见朋友,时间还会更少,就算每天有十个小时吧。

这应该便是大多数苦逼上班族面对父母这一问题的真实现状了,那么,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

{(85-60)×6×10}÷ 24 = 62.5天

很不可思议吧,但这便是事实,真就只剩下两个月而已!

02

又或者……真的是我们在陪伴他们吗?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们不在他们身边,他们会失落,会担忧,但永远不会提更过分的要求。

但我们逢年过节会想回家,因为那里温暖,遇到挫折会想回家,因为那里是避风的港湾,碰到难迈的坎也会想回家,因为那里不会计较得失,只想给你最好的帮助。

所以,到底是谁在陪伴谁?嗯,如果明白的话,请更珍惜那些已然不多的时间!

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在如今这个社会有些不太现实,有人为了生计,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梦想,总之为了各种原因,各种不得以,我们很少能陪在父母身边。

深究起来,这些原因也都无可厚非,毕竟雏鸟也有高飞之时,但作为儿女,出门在外得有信儿,得记得回家的路!

我们为了生计辛苦奔波时,不妨想想他们,他们不仅要养活自己,还得把我们健康养大。

我们为了爱情幸福快乐时,他们可能正在为你更好的迎娶、出嫁而做准备。

我们为了梦想烦躁痛苦时,更该深思,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那他们的梦想去哪里了?

咳,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能实现的,为了更好的养育我们已经让他们身心俱疲,哪有精力谈及梦想!

所有理由,都不能成为不陪伴不体谅甚至伤害他们的借口,对待父母,请拿出耐心,真心!

03

诚然,父母并非完人,他们也会做错事,有时甚至会做出让人抓狂、懊恼、气愤的事。

催婚,逼婚,棒打鸳鸯,乱点鸳鸯,别人家的孩子,看不起人,过分絮叨,脾气暴躁,难以交流,整日要钱,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不顾现状要求跟你同住……

有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着实让人无奈,更让人无力,因为不管怎样,他们都是父母。

对待这样的父母,确实让人为难,但身为儿女,该尽的义务与责任还是要做到。

面对还有机会沟通的父母,多做尝试,一起生活那么久,总是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无论是心平气和的座谈,还是撒娇、耍赖、打太极,总能找到突破口,沟通过程中多点耐心,尽量别发脾气。

至于那些已然无法沟通的父母,先扪心自问一下,是否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自己是否全然无错,然后能避则避吧,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另外,请不要轻易放弃本身正确但父母反对的事,请拒绝不合情理的道德绑架!

还有,不管在何种情形下,离开时请一定心平气和(没信心可以给自己一段收整东西的时间),说再见,说抽时间会再回来,坚冰也有融化之时,请不要在气头上做出让自己以后追悔莫及的事!

父母并非生来就是父母,他们也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因为赋予了我们生命,所以才成了父母,更有甚者,直接从不太懂事的孩子过渡到了父母。

我们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在学习,他们可能会犯错,也许只是没人教他们或者只是学得不好而已。

他们为了我们或多或少放弃了很多东西,有的父母甚至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人生,将大半精力与心力全放在了儿女身上。

所以,不管赐予我们生命的是怎样的父母,请尽可能的多一些耐心,多一些体谅!

04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所以我们无所忌惮,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却忽视了父母的心也是肉长的,也会痛!

想象一下,当外人和儿女一起责备父母时,谁的指责对父母的伤害更大?

我们当然不可能故意去伤害父母,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意之下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给父母带来巨大的伤害,尤其很少在父母身边的我们,见少听少,我们的言行会被放大,伤害尤其巨大!

多年前在外读书的时候,很久才回一次家,有一次带了朋友回去,第二天一早因为爸妈有事要外出,老妈就来叫我起床自己做饭招待朋友。

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姑且是因为太累吧,她在门口叫了我好几声,我醒了但没应,她便多叫了几声,然后我就怒吼了一声“听到了”。

真的是带着烦躁与起床气的一声很大声的怒吼!当时我妈什么也没说,静静的在门口站了很久才走。

其实吼出口的同时我就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但老妈的反应让我有些无措,因为正常情况下该被骂一顿才是,所以我依旧缩在被子里一动不动……

该道歉的,即便不是当时也该在老妈回来后,可一直一直没说出口。

时至今日,十多年过去,我敢说老妈对那件事已经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可那短短三个字却一直是我心中的一根刺。

在已经算是懂事的当下,如果老妈记得清清楚楚,那这个道歉会很容易,老妈也一定会欣慰的一笑而过,可就因为她忘记了这件事,我更是不敢去轻易触碰!

这件事对她造成的伤害早已痊愈,可是疤痕呢?

我们从小到大有意无意对父母造成的伤害何其多,有些会因为适时的和解完全消弭,但更多却在无形中留下了伤疤。

来自最亲近之人的伤害往往是最痛的,一想到父母满身满心的伤疤中有那么几道来自于自己,心里就憋得慌。

所以,对待父母要更加细心才行,别将亲情当做肆无忌惮的武器,别让自己后悔!

05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他们很强大,尽孝的事,晚一点也行。

其实不是的,他们也是普通人,甚至是身心异常脆弱的人,俗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父亲也差不多,只不过因为是父母,他们必须在我们面前强大。

可他们已经为我们逞强了那么多年,已经太过辛苦了,我们是时候该做点事了!

不要再逃避,不敢深究也得深究,算算就知道,时间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以前没做好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就好!

平常工作再忙,打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一周一次或是三天一次两天一次。

事业不顺不愿让他们担心,那就说些生活琐碎、日常趣事,跟兄弟、闺蜜都能讲很久,没道理跟他们没话讲。

怕他们唠叨?你该比他们更唠叨才是,没有儿女相伴而孤单的他们就喜欢听你唠叨,或许因此他们再不会跟你唠叨了呢!

父亲节母亲节等各种重要节日一定不要忘了,生活需要仪式感,不仅仅针对爱人,父母也不该被忽略。

即便不能在身边相陪,贴心的问候暖心的祝福一定奉上,还有代表心意的礼物,千万别去做那网上的一日孝子!

哦还有,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因为她们对父母的关怀和心意可以表达得直接而坦然,作为儿子这一点上确实略有不及,那就该用自己的方式加倍传达关怀和心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常回家看看!

 06

春节马上到来,不能回家的多打打电话,开开视频,发发照片,问问团圆饭都做了啥,年味儿是否浓烈,让父母知道我们在念着他们。

能回家的,多陪陪他们,拉拉家常,一起看看电视,有手艺的不妨暂时解放一下父母,为他们做两顿饭菜,没手艺的,帮忙刷刷碗,打打下手,聊表心意。

尽可能的主动做些家务,让他们知道儿女已经长大,正在关心着他们。

耐心教他们玩手机,学上网,接触新事物,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像小时候他们教你做作业一样,不要不耐烦,他们会很受伤的。

情况允许一家人不妨去没人的地方游玩一下,多拍些照片,最好打印出来摆放在显眼的地方。

我知道大家都忙,但是,就过年这段时间,请一定要做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