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achel
我们家大宝马上就要5岁了,他在荷兰上小学也有一年整了。
虽然已经上了一年学了,但我对他在学校的一切依然充满好奇。
他上学的每一天,我都想知道他是怎么度过得,他是如何与老师同学互动的,
想知道他在学校都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学了什么,
想知道他这一天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想知道他这一天的感受和收获...
关于他在学校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想知道,这大概是每个牵挂孩子的父母之所想。
能怎么办呢?这别无他法,唯有“撬他嘴”之道。
自从大宝上学起,我就想着如何让他尽可能多的分享一些在学校的事情。
如今,我跟他也越来越有默契了,我们也有了一些固定聊天谈心的时间。
在那段时间里,他很愿意跟我分享他的经历、想法和感受,能够用他的视角看世界,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能够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这在我看来弥足珍贵。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年幼的孩童而言。
他们的记忆还不是很全面,逻辑也不是很清晰,表达也不是很流畅...
为了更高质量的沟通,我和大宝也在持续地努力和尝试中。
这“撬嘴”之路路漫漫,唯有上下而求索才可得。
这一年多来,我也总结了几个“撬嘴”小妙招,试试呗,万一有用呢?
1 成为一个合格的聆听者
想让孩子源源不断地分享他们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先要反思一下你作为父母,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聆听者。
试想一下,在你想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对方在刷手机或者沉浸在其他事上。
面对这样一个心不在焉的聆听者,你能说出些什么呢?
又或者你饶有兴致的想与对方分享,对方的回应却只是批判和指责。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肯定什么都不想说了。
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
想让他们打开心扉的倾述,至少要先让他们感受到聆听者的心,是与他们同在的。
作为父母,就暂时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专心地去听他们的分享。
在聆听的时候,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要一听到什么事情,就表现出生气或者失望。
甚至是立即掀起一波的批评论断,严格地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
“你怎么这么笨?”
“你也太胆小了吧?”
“你怎么这么没用?”
“......"
谁也不喜欢这样被抨击,这样尖锐消极回应很可能会断了下一回他们想跟你分享的心。
想让孩子分享,要先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
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心是向着他们的,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纳的,让他们确定父母始终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2 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交谈
想聊天,也要分时间和状态,你状态不好或者时机不对的时候,你大概也不太想说话。
你看孩子们一大早就去了学校,到下午才放学。
算下来这期间你跟孩子也有七八个小时没有见面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放学后你一见到他们就丢一句,“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这问题听起来似乎很符合情理,应该说是很符合大人们交流的口气和方式。
然而对孩子而言,这个问题的开放和抽象程度,好比有人问你,
”你这一年都做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收获和心得?“
这问题一问出来,一时之间估计你也会语塞。
再加上忙完这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你大概率也不太想再思考或者谈论工作相关的事情了。
孩子们在学校呆了一天之后,暂时也不想再谈论学校相关的事情。
这时候比起被问关于学校的问题,他们肯定更想听到你对他说:
”宝贝我好想你啊“
”我好爱你呀“
”过来给我抱一个“
”........“
毕竟孩子们也有七八个小时没见到父母了,这时候他最想确定的事情肯定是爸爸妈妈还爱着自己。
把这七八个小时的断联重新建立起来,亲密关系恢复之后,这时候不管聊什么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简单来说,关系亲密了,自然就有想说话的欲望了,这个道理我们大人都懂。
然而,与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就形成的。
如果平常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陌生的距离感摆在那里,你也别指望孩子们会对你掏心掏肺的说话。
除此之外,低质量的相处也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比如经常把自家孩子与别人对比,对孩子们的训斥多于关爱,时常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这样就算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他们也会觉得多半是自己的问题,与父母说了还找骂,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亲密感都没有,就不用谈什么分享了。
只有心里的距离近了,分享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3 理解他们的不分享
不过,有时候你会发现,聆听的状态到位了,平常的关系也建立好了,可是孩子还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
尤其是三五岁,刚上幼儿园的宝宝。
当你问起他们在学校的事情时,他们通常都会回答“我不记得了”或者“我不知道”。
这样没有成果的交流很容易让人泄气,你甚至会觉得他们在故意隐瞒什么不想跟你分享。
然而,你要理解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用找到准确的言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面对你抛来的一个个问题,他们有时会觉得很抽象,却还不能精准地从这一天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可以分享的信息。
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和状态。
如果他们处在生气、沮丧或者安静的状态,可能表明他们在学校进展不顺利。
但是,如果他们状态很好,回到家吃得好也睡得好。虽然没有说出个所以然,但这也足以说明他们在学校过得还不错。
说到底,作为父母为什么想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呢,除了了解他们,不就是想确认他们在学校过得很好嘛。
知道他们在学校好好的,这是关键,其他的,继续不断鼓励他们开口说。
4 从你自己开始分享
你很想听孩子的分享,可是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分享,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你自己开始分享。
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询问和单方面的回答,这与“兴师问罪”有什么区别?
想让孩子怎么做,你就应该先行动起来,做一个好榜样,先与他们分享你的这一天。
这招对我家大宝特别管用,他很喜欢听我分享。
我会跟他说我今天写了什么文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难处。
我也会跟他说我今天没做好的地方,跟他分享我明天的计划。
我也分享我今天见了什么朋友,一起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感受。
听着听着,他也会自然的分享他今天在学校听了什么故事,画着什么画,学了什么东西。
他也会计划他第二天想做的事情,也会分享他想做的更好的事情。
他也会说着他与朋友们的故事,谁是谁的好朋友,谁喜欢欺负人,谁喜欢帮助别人。今天跟谁一起玩,有什么好笑的事情。
沟通本来就是一件双向的事情,营造出这种平等的沟通氛围,这样才能够聊起来。
孩子从你树立的榜样中学习,他们也会越来越懂得该如何分享。
5 找适合的时间
找准一个合适的谈话时间,也是开启愉快聊天的一个关键。
孩子们在学校呆了一天,回到家之后肯定累了。
即便不累,他们多半也没有心思安静的坐在那里跟你说他们这一天的经历。
因为他们无时不刻就想着玩,出去玩耍、在家玩玩具、看动画片、吃零食....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哪一个不比坐在那跟你聊天来得香?
这时候找他们谈心,这不是自撞南墙嘛,人家肯定不想理你。
这一年跟我们家大宝磨合下来,我们发现最能够让他敞开心扉分享的时候就是他睡前那段时间。
那个时候,他是竭尽全力想要拖延睡觉的时间,所以他当然会不断的找话题跟我说。
每天晚上睡前那段时光,就成了我与他亲密聊天的时刻。
对他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好玩的,跟同学相处如何等等,我都是在睡前与他聊天这段时间了解到的。
每个晚上他基本上都是说得不想停下来的状态,每次我都要掐着时间点,好声好气的提醒他明天再说吧。
所以说,找对的聊天的时间之后,就怕这天聊得没法停下来。
6 找适合的问题
关于如何询问孩子,这里面也有一些小门道。
抛给他们的问题不要太过于开放,也不要过于封闭的问题。
过于开放的问题: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
“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
“......."
虽然说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彼此有谈论的空间,但过于开放的问题对孩子们来说就太抽象了,根本回答不上来。
过于封闭的问题:
“今天开心吗?”
“开心。”
“今天有出去外面玩吗?
”有。“
这类较为封闭式的回答,孩子只需用“是”或“否”即可回答,聊完之后,我们了解的信息依然甚微。
以下我列出一些问问题的思路,这些问题多是开放性的,但是缩小了问题范围,孩子们比较容易回答。
这些问题可以分为几类:关于学校总体情况的,关于孩子心情感受和学业问题,以及孩子和朋友交往的等等。
学校概况
你今天在学校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今天是什么让你在课堂上发笑?
今天的午餐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
其他小朋友的午餐都吃了什么?
你觉得学校最酷的地方是什么?
你希望明天和今天一样吗?
你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的是什么?
心情感受
你今天什么时候觉得开心?
你今天有无聊的时候吗?
今天有没有小朋友哭?
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生气的?
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害怕的?
学习收获
你在学校学到的最好的歌曲是什么?
你最喜欢在学校做什么事情?
你今天在小组里说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什么?
你觉得今天有什么容易或困难的事?
你的老师今天经常使用什么词?
如果你明天可以当老师,你会做什么?
你最喜欢或者不喜欢老师的哪一点?
同学相处
如果可以选择,你想在课堂上坐在谁旁边?
你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最想和谁一起玩?
今天在班上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谁是你班上最有趣的人?为什么他/她很有趣?
你今天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7 写在最后
列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想去”套路“孩子,只是作为聊天的一个思路。
用这些问题去指导他们观察,引发他们思考,鼓励他们表达。
正所谓”撬嘴“之法千万条,爱才是最关键的第一条。
与孩子的关系好了,他们从心里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包容,最关键的是他们确定自己被深爱着。
那么,接下来的分享,无论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关于作者
Rachel,坐标荷兰,家有3宝(4岁/2岁/1岁)。分享与3宝斗智斗勇的日常,探索在玩中启蒙的早教游戏,用简单又走心的方式给娃们高质量的陪伴。公众号:三娃行必有我思焉(Kids3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