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接连看了几个有些关联的媒体
一
《天空之城》(动画电影,宫崎骏,1986年)

该片讲述的是主人公少女希达和少年巴鲁以及海盗、军队、穆斯卡等,寻找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巨大的天空之城拉普达(Laputa)的历险记。
这座城市是用一颗巨大的飞行石作为驱动力,长时间飞行在空中,隐藏在云层之中。
剧情就不详细阐述了:
影评:(苏洋,来源:百度)
https://rs.mbd.baidu.com/n5bnbqn?f=cp
二
引力波(课程)(来源:得到)
想象一张床单,这个床单都见过,我们找四个人,每个人拉住床单的一个角把它张平了。这个时候你在床单的比较靠边的位置,你放一个小小的乒乓球。这个乒乓球很轻,所以它肯定是会很安静地待在床单上的。
这个时候你再拿一个更加重的球,比方说是一个保龄球,保龄球非常重。你把它放在床单的中央,由于这个保龄球太重了,它会把床单压下去,这个床单会向中间凹陷,它肯定会影响到旁边的乒乓球。这个乒乓球就会沿着床单的凹陷向保龄球滚过去,所以总体的感觉就好像乒乓球是受到了保龄球的吸引一样,好像保龄球也对乒乓球产生了一个吸引力。

那么爱因斯坦认为,其实我们的空间跟这个床单是一样的,我们的空间是一个整体,那为什么地球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所谓的万有引力呢?地球就好像这个保龄球一样, 会使周围的空间发生像床单一样的扭曲和凹陷,周围的物体它不是感受到了地球的存在,它也不是感受到地球对它有一个引力,而是地球把空间扭曲了,这些物体自然而然地就向扭曲的方向运动,宏观上看上去就像被地球吸住了。
所以引力不是一种力,引力是一种宏观的效果。本质上是地球或者说任意一颗大的星球的存在,让周围的空间像床单一样发生了扭曲。
《严伯钧:少年宇宙课》引力波篇
https://m.igetget.com/share/audio/aid/HpmP2m1vNmWAfrqh4hBp
三
电磁驱动引擎(视频)(来源:哔哩哔哩)
从一个星球到达另一个星球往往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一般火箭从地球到火星需要6,7个月。但如果用上全新电子驱动引擎,却能将时间缩短至10个星期。

它无需任何外界作用力,就凭空产生的推动力,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但他的实验却成功了。
电子驱动引擎是一种全新的驱动方式,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罗杰.肖耶在2000年提出。它的原理大致是利用电力在密闭锥形腔内产生微波,微波在腔内来回反射,在两端产生推力场。

这就可以作为飞行器的前进动力了,而太阳能提供电力维持微波的运动,也就是说它无需任何原料就能推动飞行器前进,而少了大量的沉重燃料,速度也大幅提升。据估算,用上电磁驱动引擎,从地球到月球,只要四小时。
想法很美妙,但这种理论从当提出来就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电磁驱动引擎没有任何外界动力,却自己凭空产生的推动力。明显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
而且目前没有人能够提出让人信服的解释,但有四家实验室却做出了机器,并证明他确实有推动力。
其中我国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杨娟教授就算线对它进行研究,并成功试验,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轨道太空测试设备,并安装在天空二号上进行测试了。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设备还只能在实验室中研究呢,毫无疑问,关于它的研究中国就处于领先地位。当然这个创新的电磁驱动以前还有各种问题,后期还需要继续认证。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16787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BBB9D9B8-D86E-42FA-BDF3-9CFEEA11B9C2139231infoc&ts=1532400135433
四 个人思考
引力波文章中的说法是,人在引力波中的存在就像鱼在水中一样,人是感受不到这个“波”的存在的。
那么,是只有星球大小的存在,在足以产生这种波吗?
未来能否存在一种机器,可以产生一种借力打力的效果,达到反地心引力的作用?
如果说以上的只是我自己的空想的话,那么电磁驱动引擎就是真实存在的,已经制造成功的存在了?
电磁驱动3引擎,是利用电磁碰撞产生推动力。非常像《天空之城》中的“飞行石”。但是它的体积比较大,可以想象,其重量也不会低。
按照目前的研究程度,是在太空中,产生的力足以超过火箭。
虽然现在的研究程度只能在太空中使用,但是难保不会研究出一个电磁驱动机器,可以在地球表面,产生足以对抗地心引力的驱动力。甚至更大?
这时候,是不是可以在上面放上土石,钢架…直至建立一个天空之城?
。。。
循序渐进的想法,应该是先研究制造用电磁驱动引擎驱动的飞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