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的缘份始于那首千古绝唱"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那是2018年冬季的一天,我陪着小儿坐在书院的一角,听着老师说着他的遗憾,古诗要吟诵着背,只可惜小儿所在的这个班没有人能唱。在此之前,我还从未听说过"吟诵"这个名词。因为知道自己唱歌不走调,声音托"遗传基因的福"还是有那么点自信,所以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毛遂自荐,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能唱。就这样,此后的一年中"吟诵"和"书院的孩子们"就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回想这一年喜忧参半,时常感慨,人生如戏,真像一部百转千回的电影,其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能体味。这些不提,只说"吟诵"和"孩子们"。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有多难,以为"吟诵"就是唱歌嘛,容易。当老师把一摞书籍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吟诵还要学。而当听了音频之后就懵了,这哪是唱歌嘛,有些连调都称不上,更不要说动听了。紧接着就开始发愁,连我都不觉得好听,怎么让孩子能喜欢。而恰好摆在眼前的这首诗就是号称最长的古诗------«长恨歌»,这就是我的缘份。上天从来对我不薄,很庆幸,带我走进"吟诵"这所殿堂的不是«蜀道难»或是«兵车行»,亦或是其它什么诗,偏偏就是你,而我又"偏偏喜欢你"。我开始翻书上网,用耳朵筛选着各种吟诵调,因为太挑剔,所以能够入耳的音乐我才想学。而且固执己见地认为,首先得好听,孩子才能喜欢,而让孩子们在初学时期不反感不排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就在这时,病榻上王之炀先生记录下来的«长恨歌»吟诵调闯入了我的视野。这就是我的幸运之处了,这首吟诵调满足了我最初的所有要求,动听,朗朗上口,感人。
学习从来如此,学得越多,越觉得未知的太多。从吟诵的基础理论看起,一直到今天,自认为对吟诵的了解还处于小学阶段,我是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最初的顾虑这一代孩子是听着"rap"长大的,生怕孩子不喜欢不接受。到这学期一听说吟诵要单独成课,更担心了。吟诵虽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虽说对古诗的记忆和创作都是最佳渠道,但不是普遍认知和接受的。我弱弱地问老师,如果就两三个人报还开吗?老师用坚定的语气说,"开!" 这是最强有力的支持。开学第一节课,心里忐忑不安,可看到孩子们就踏实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孩子上课,当迎接你的是一双双热情和渴望的眼睛时,你就立刻坚定了信念,要好好钻研,不能辜负这些期待的眼睛,因为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喜爱。
晚上,我粗略统计一下,这一年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约17种各具特色的吟诵调,从学院派的叶调,华调,唐调等等,到自由吟诵调,其中有四首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吟诵调,自己创作的。
已经半夜两点了,知道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可还没感慨完。今天,不,准确地说,该是昨天上午,本学期最后一首古诗吟诵调的学习是阳明书院吟诵课里程碑式的一次课。上次课给孩子们留了作业,«丽人行»由自己选择吟诵调来吟诵,这首古诗有一些难度,句式不整齐,正是考验这一年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是否能活学活用。孩子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六祖孩子所选择的吟诵调都不同,而且完美地解决了句式不规整的问题,更可喜地是,有的孩子自己创作了吟诵调(怪我,这组没有留下照片,光顾着录视频了)。结束后,我笑着和老师说,下学期我可以不用来了,他们都能自己吟诵了。这就是我们孩子的潜力,这就是我们孩子的学习能力,做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你所教的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今天还有一个低年级班的吟诵课,我很自信地知道,他们也不会让我失望。
我的2019年,感谢所有帮助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书院的孩子们给我的爱和信任,感谢把我引进新的领域(手机上找不到顿号,太笨了),帮助我成长的,让我的人生有不一样色彩的阳明书院。
期待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