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进入奥运会决赛圈,三枚奥运会银牌,两次林丹,一次谌龙。
像是命运,像是魔咒。
当最后一个球打出界,裁判宣布比赛结束时,谌龙倒地失声痛哭,沉攒的巨大的压力瞬间得以释放,中国队教练涌上前,庆祝,拥抱,观众台红旗涌动,呐喊尖叫。
担负着整个国家的期许,比谌龙压力大好几倍的李宗伟呢?一切结束了,结果明了,压力不再了,他是什么反应?
却没有给拿督哪怕一个镜头。
或许cctv本应该给他特写,因为他很伟大,因为这是尊重,因为这也是见证。可是我又自私地不希望给,觉得不给似乎更好,因为我真的害怕去看。
最后的奥运了,34岁,很难再等下一个四年。未完成的梦,几乎不再可能实现。
我害怕看,害怕看到拿督身上绑着的胶带,害怕他的白发;害怕听到他的叹息,我会听成梦碎的声音;害怕对比,害怕他沉默在不属于自己的狂欢里,被淹没,一次又一次;害怕他不再坦荡而绝望的哭,却又更害怕他依旧坦荡,微笑而坚强···
怎样都让人心疼。
记得去年世锦赛李宗伟输给谌龙后,我写了一点点文字给自己的偶像,题为《无冕之王——致李宗伟们》。
我特别喜欢那个标题,尤其是“们”字,自恋的觉得可以划重点对加点字进行赏析。
这是一类叫“李宗伟”的人,或者说一类叫“李宗伟”的品质。在各自的人生里,他们不屈不挠,从未实现自己的梦想,却依旧孜孜不倦地拼搏着。
或许我就喜欢这样的“悲情”人物吧,就如足球中我独爱荷兰,实力很强(至少曾经),三次亚军,却未捧过大力神杯。
说慈悲之心也好,说恻隐之心也好,说敬佩之心也好,总之这样的角色确实比所谓的冠军更让我喜欢。他们不曾享受过最高荣耀,所以谦卑;他们渴望那最高荣耀,所以坚强。
热衷于夸夸其名的社会,还有几人谦卑?付出与收获,能力与成就不对等的情况下,又有几人选择继续坚强?
喜欢并非无理由。
荷兰足球我可以一直等,一代一代更替,慢慢来总有机会。但李宗伟不能,这一代过去,就真的过去再也回不来。于是我安慰自己说,悲情人物以悲情结尾,那是传奇,而如果悲情人物以喜剧结尾了,就成鸡汤了。我讨厌鸡汤。
差点就被自己这样安慰过去。
林李大战,李宗伟胜林丹,交换球衣赤裸拥抱,感人,一个时代到了尾声;铜牌赛林丹负于安塞龙,决赛李宗伟负于谌龙,新锐胜老将,一浪拍一浪,传奇已去,一个时代正式结束。
林李的时代,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从这里,从最后一球出界的那一刻,翻开了新的篇章。
作为一个羽毛球爱好者,我庆幸生于这个有林丹,有李宗伟的时代,感谢上天既生瑜又生亮,共同书写传奇。或许在将来,小将们能续写神话,甚至超越前辈书写新的神话。但我想这都很难再称为传奇了,至少在现在看来,他们的球里都少了一股味道。
或者说,一种情怀。
这种情怀,在三十七次林李大战里,在双圈大满贯与无数个银牌里,在禁赛风波后又重新打回世界第一的坚持里,在“不拿世界冠军不退役”的誓言里,在“没有对方,就没有现在的自己”的相互赞美里,在那个赤身拥抱里,在风里···
拿督“不拿世界冠军不退役”的誓言要食言了,可是食言,又成了另一种情怀。
一生中我害怕过很多东西,害怕常去的小吃店有一天不开门了,害怕写了好几年日记的那款牛皮纸本子停产不卖了,害怕喜欢的作者不再出新书,喜欢的歌手不再唱新歌,还有还有,喜欢的球员不打球了···
我清楚地知道,这些事情或早或晚都会发生在我的生命里,我害怕也只是希望这一天能晚点到来。
如果它来了,那么便接受,庆幸曾经,珍惜彼时,感谢有“你”。
致敬。
你早已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