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

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令人不屑的“苟且”确实存在,但是可以不拘泥于眼前的苟且,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走出苟且的心墙,不止于苟且,便能迎来诗意的远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有六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而最痛苦的便是年少失双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叶嘉莹先生几乎全赶上了:13岁时卢沟桥事变,父亲不得不离开家乡,奔走后方,自此音讯沓无;17岁时,母亲病逝,伶仃孤苦;中年时,出狱后性情大变的丈夫,家暴出走;45岁时,大女儿与女婿双双因车祸去逝……

她想起了恩师顾随所说,“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态过乐观之生活”。直至最后,她越来越能体味其中含义,也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她,所以她坚绝不被“眼前的苟且”所击倒。

2

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有着优良而严苛的家教,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她读书写字。4岁就开始背诵唐诗,6岁随着家庭教师读《论语》,15岁便能写出婉转优雅的诗词。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这首诗是她15岁那年所写,全然没有花季少女的活泼和喜悦,却有着说不出的孤独和悲悯。当然这与她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那一年,恰逢七七泸沟桥事变,父亲在战火烽烽中杳无音讯,母亲只身带着一家人颠沛流离,勉强求生。正所谓福不双降,祸不单行,一路上的颠簸不堪,母亲终于抵不过常年的疾苦和劳累,因病逝世。此时的叶嘉莹才17岁,少年丧母,没了父亲,她终于肝肠寸断,悲恸不已。

母亲的猝然离世,也让她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常,死生的隔离。看着母亲的离世,她将自己的绝望和悲痛全部写进了她的诗歌里《哭母诗》。

瞻依犹是旧容颜,

唤母千回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

漫将修短破天悭。

字字泣血,悲痛欲绝。趴在母亲发冷的尸身上,怎么看,母亲依旧是生前的模样,可怎么她就怎么叫也叫不应了呢,看着那冰凉的棺材板,心碎了一地。

王国维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可以看成是对叶嘉莹的最好写照。叶嘉莹化解苦难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一头钻进古诗,在激荡的诗词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母亲去世时,叶先生由感而发,书下“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3

叶嘉莹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却一生只与诗词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自己没有遇到一场三观一致的恋爱。

叶嘉莹曾说:“不遇天人不目成”。读大学期间,有男生追求她,给她写信,她从来没有回复过。在她看来,一定要遇到非常欣赏,非常喜欢的人才可以谈恋爱,可惜这个人这一生都没有出现。

叶嘉莹成绩优异,有位中学老师非常欣赏她,就将自己的堂弟赵钟荪介绍给她。两年的时间,赵钟荪几次向叶嘉莹求婚,她始终拒绝。

后来赵钟荪失业了,有人为他在南京谋了个职。于是,他提出与叶嘉莹订婚,叶嘉莹不答应他就不去南京。叶嘉莹太善良了,这样执着而钟情的一个男人,又怎能辜负,于是叶嘉莹一时心软,便答应了他的求婚。并信守承诺,如约前往南京与赵钟荪成婚。

这样牵强的选择,虽成全了一段姻缘,但并没有爱情,而这段婚姻却成了她苦难的开始。婚后不久,由于时局动荡,她和丈夫逃到了台湾,又一次的颠沛流离,致使她不得不离开故乡。

谁知刚到台湾,就遭遇台湾“白色恐怖”的政治风暴,丈夫赵钟荪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抓捕,而此时女儿刚出生仅四个月,她们母女二人在台湾漂泊无依。她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带着女儿去投奔丈夫的姐姐,时局太惨烈,姐姐家里也残败不堪,没有多余的住处,她只能每天晚上抱着女儿睡在别人家的长廊之上。寄人篱下,她告诉自己要坚定,伴随她度过难关的,是一首首诗词。她把自己悲惨的经历,全部寄托在诗中,感情挚真,现在读起来都能感受到当时她的困顿和悲苦。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香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女儿稍大一点,她一边带着女儿以教学谋生,一边多方打探着丈夫的消息,三年以后,丈夫终于出狱了。只是这一次归来,更大的痛苦来了。出狱的丈夫早已不复当年的儒雅,在监狱中磨坏了脾性他,一言不合便对她家暴侍候。把这么多年在监狱中的愤怒和抑郁全部倾泻在了叶嘉莹的身上。痛苦绝望之时,她甚至想过放弃生命。但自幼丧母的她,不忍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依旧坚强支撑。

诗歌是支撑她走过一切忧患的力量,她默默承受着这一切,继续走着自己的路。

鹏飞谁与话云程,

失所今悲匍地行。

北海南溟俱往事,

一枝聊此托余生。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

1969年,叶嘉莹移居到了加拿大,开始了终身受聘的生活。但本应该色彩斑斓的生活却无从喜悦,年近半百之际,她遭遇丧女重创。

刚刚结婚三年的大女儿与女婿因车祸双双亡故。她又绝望的写下《哭女诗》,她这一生,实在是太多的生离死别,而且是最苦的生离死别,幼年丧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人世间最苦的苦她都尝遍了。

她把自己关在屋里,眼泪早已流干,舔嗜着伤痛,她只能把心中对女儿的惋惜和思念化成一行行诗。

结褵犹未经三载,忍见双飞比翼亡。

检点嫁衣随火葬,阿娘空有泪千行。

她常常也会觉得老天不公平。她说自己时常想起恩师顾随的一句话:极大的悲哀和痛苦,会让你对人生有另外一种体会。

高柳鸣蝉怨未休,倏惊摇落动新愁。

云凝墨色仍将雨,树有商声已是秋。

离怨,愁苦,凝重,叶嘉莹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

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几度开心,风雨一世,余哀相加,这一生已经悲到了极点,是诗帮叶嘉莹走出了生活的阴霾,也让她的伤口快速愈合,她走出了生死劫难,焕发出对生活的另一种热情。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她的生活已经苟且的不能再苟且,但是她还是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9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2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4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4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71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3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9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3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87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4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7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7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3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7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