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名词
“经验”一词有两种不同含义及其用法。这两种不同的含义及其用法,源于组词方法的不同。如果用现代汉语成词方法,“经验”不可分解,就是一个固定的整体的词汇,一个纯粹的标签性名词。它就是指由实践带来的知识或技能;如果使用古汉语的单字词组词方法,它是由“经”与“验”两个词组合而成,是两种行为名词的合称,包含经历与体验两种意思:有时是指体验的意思,有时是指是经历的意思。“体验”行为更多地是从内心感受着眼,“经历”行为更多地是从外部遭际着眼。但显而易见,经过组合成词之后的“经验”已经成为名词,其意义中已经增加了新的内容,与“体验”和“经历”二者成为功能不同而意义关联的两种词汇。与体验和经历相比,经验不特别强调内部与外部,可视作两者的统一。它涵盖了经过、经历、体会、体验几个词意在内,进而意指对所发生之事的直接观察或亲身参与。那么,什么是直接观察,什么是亲身参与,二者有何不同呢?直接观察是以旁观者的视角;亲身参与是以当事人的身份。相比较之下,参与比观察更贴近经验。以上所述就是“经验”一词的通常意涵。
在哲学讨论中,人们更倾向于从获得知识这个角度来看待经验,所以经验中的“经受”这个因素就比较隐没,二而“观察”这个因素就比较突出。对于科学研究活动来说,应在一定程度上跳出“经受”意义上的经验向“观察”的这一端移动。随着科学前沿的不断推进,科学方法亦随之更新,观察的意义还会向某个特定的方向发生变化。这样,经验所包含的体验这层意思在观察行为中的意义,就被排挤清除了。虽然观察在广义上仍然属于经验范围,但它脱离了体验的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验”概念中带有主体性,其性质是主观的,而观察是去除经验中主体因素的一个途径,这使得“观察”概念去除了主体性而演变出客观性质。天文学之所以能够最早成为一门成熟科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人们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归功于观察行为或活动与体验、感应和感受这些主观意识隔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