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又称《哈利•波特8》是一部舞台剧,作者也不是J•K•罗琳本人。
就算如此,该剧7月31日在伦敦上演,还是再次引发了粉丝的狂热之情。
英国记者Sian Cain坦言,自己看演出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她想把舞台上的哈利•波特拉下台问一问他这十九年去了哪里。
相信所有去看《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这本舞台剧或剧本的人,都被同样一份憧憬联结着。
然而,读完这个剧本,我们不禁想问,带着这份情怀去看俗世中的哈利•波特,有意义吗?
哈利•波特早已变成了一位疲惫、暴燥的中年男人,且亲子关系非常糟糕……
公主和王子结婚了,没人再去追问后续故事。为什么我们不肯放过哈利•波特?
也许嫌情怀太单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中,让第二代的故事首次登场,算是创造了一个新亮点。
剧中,哈利•波特次子阿不思(Albus)和德科•马尔福(Draco Malfoy)的公子小蝎子(Scorpion),借助时光逆转器进行了三次冒险穿越。
二人的每次穿越,虽然将熟面孔一个又一个地召唤了出来,但仅能唤醒我们尘封的记忆,完全没有带给我们老朋友见面的惊喜。
至于两位小英雄穿越的动机,却是帮助一名老父,带回在三强赛中牺牲的塞德里克•迪戈里(Cedric Diggory)……
毫不客气地说,整出《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完全是为了英雄情结而编织出的一场英雄故事,以此来达到父子和解的真正目的。可怜的哈利•波特啊!
如果,时光真可以逆转,历史还可以改写,脑洞还能开得更大些,我倒宁愿两位小英雄去趟伦敦伍尔家孤儿院(Wool’s Orphanage),不为别的,只为年幼的汤姆•马沃罗•里德尔(Tom Marvolo Riddle,伏地魔大人俗世中的真实名字)。
-------------1-------------
一起来回顾下还未修炼成伏地魔的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
冥想盆(Pensieve)中,哈利•波特初次“见到”了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那时他正11岁,生活在伦敦一间破败的孤儿院。
在哈利•波特眼里,“那些孤儿清一色的灰色束腰袍子。他们看上去都得到了合理的照顾……”但是,“在这个地方长大,气氛是阴沉压抑的。”
而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本人,孤儿院的科尔夫人(Mrs• Cole)评价说,“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很古怪,儿乎从来不哭,长大了就变怪异。他让别的孩子感到害怕。”
将孤儿院小伙伴的宠物兔吊死在房梁上,骗小伙伴走进海边山洞进行恐吓以至失语,频繁的偷窃,从来不哭,没有任何朋友……这11岁的男孩,确实怪异。
邓布利多(Dumbledore)一踏进他的房间,他马上就露出警觉的表情,误认为他是一名医生或精神病院工作人员,说话的语气凶狠响亮,气势吓人。从不信任人,毫无安全感的人该就是他这样的。
然而,提到魔法,他就有一种狂热的欣喜,看到魔杖,他表情贪婪。邓布利多(Dumbledore)提醒他将偷来的东西还给主人,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脸上没有丝毫的羞愧,他冷冷地掂量邓布利多(Dumbledore)......
对于邓布利多(Dumbledore)带来的学费赞助,他更是谢都没谢就直接拿了,还一口回绝了邓布利多(Dumbledore)陪他去对角巷(Diagon Alley)的建议。
邓布利多(Dumbledore)无意中提到酒吧老板汤姆,他“恼怒地抽搐,好象要赶走一只讨厌的苍蝇。”
初次见面,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表现出来的残酷,孤癖和霸道的天性,已经让邓布利多(Dumbledore)深深地不安。在以后漫长的时光里,他一直警醒地留意着他。
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最喜爱的教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Horace Slughorn),对此却非常不解。
他曾对哈利•波特谈起曾经最爱的学生,“我最初见到里德尔先生,他是一个安静的、才华横溢的男生,一心只想做一流的魔法师。与我认识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与你也没有任何不同。如果真有恶魔存在,那么恶魔一定是深埋在他的内心。”
这句话确实令人深省。
-------------2-------------
一个人的最终养成,是否该完全归因于天性或教养,一直是心理学中绕不开的话题。
被誉为“FBI心理分析第一人”的罗伯特•K.雷斯勒(Robert K.Ressler),在《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20年缉凶手记》中称,(凶手)他们几乎全是偏执狂,或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或偏执狂人格障碍,而且有共同的人生轨迹:
6岁前,有一个糟糕的妈妈,未能提供给孩子爱、依赖与信任;
8-12岁,有一个失职的爸爸,不能引领孩子走出家庭,与同龄人建立正常关系;
然后,因为孤独的青春和致命的幻想,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触发因素,他们会第一次举起屠刀。在幻想和快感的驱使下,他们会继续杀人……
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的“画像”,不幸与此完全吻合。同样吻合的,还有哈利•波特!
无父无母,冰冷的孤儿院,仅能使小汤姆不至于受饿挨冻而死,根本无法满足他正常的情感需求。
所以,他从来不哭,从来不懂表达情感。更不懂与人建立正常的关系,宁愿一人孤独地生存。对于想要的东西,理所当然地抢来偷来就是。
第一次杀人,他杀的是他的麻瓜父亲和祖父母。
之后,为了欲望,他不停地杀人。杀人,让他的灵魂分裂。而将分裂出的灵魂碎片封存,他得到肉体的永生……
而哈利•波特,却长成了另外的样子。含蓄的邓布利多(Dumbledore)曾如此褒扬,“想想你经历的一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你还太年轻,不知道你是多么特殊,哈利。”
两人的天壤之别,难道要归因于天性?
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的父系,是普普通通的麻瓜家庭,虽然他的祖父辈曾为人吝惜刻薄,不讨乡里人喜欢,但至少称不算恶人。
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的母系,“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巫师家庭,以不安份和暴力出名。由于他们习惯于近亲结婚,这种性格特点一代比一代更加显著。”他的远祖,萨拉查•斯莱特林(Salazar•Slytherin),魔法学校的创始人之一,暴力,有野心,可还是一样受人尊重。
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骨子里的的暴力和不安份,确实来源于天性的遗传。但这种遗传,足以使他变成“几百年来最最邪恶的魔王”吗?
最最可能的原因是,暴力的天性,再加上教养的缺乏,铸就了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恐怖的人生路。
-------------3-------------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可以整理出这样的剧情:1996年至1998年之间的某天,孤独而高冷的伏地魔大人(Lord Voldemort),突然春心荡漾,与忠粉贝拉(Bellatrix Lestrange),于诗情画意的马尔福府(Malfoy Manor),在冷血大蛇纳尼吉(Nagini)的旁观下,无意中孕育了一个女儿Delphini……
画面好妖艳,好诡异,远胜过麻瓜观众的想像力。
《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20年缉凶手记》中,罗伯特•K.雷斯勒(Robert K.Ressler)进一步分析,在正常青春期男孩的性幻想中,幻想内容是健康的,幻想中的关系基本是平等的、充满爱意的。但在那些未来连环杀手的性幻想中,完全是“独乐乐”,并且,他们的幻想内容中主要有暴力,经常会伴有死亡……
伏地魔大人(Lord Voldemort),曾经的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显然没有往这个套路上走。
如果,伏地魔大人(Lord Voldemort),完全没有产生过任何幻想,而是直接开始真实地实践情动一瞬,不管怪异与否,至少说明他身为人类的正常情感未曾完全泯灭。
既如此,他还有变改造的余地。为何我们不可以循着作者的思维,大胆地打开脑洞一次?
譬如说,阿不思(Albu)和小蝎子(Scorpion)借助时光逆转器,穿越到1926年12月31日。那天,孤儿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刚出生时。
二人其实可以二选一,只需挑一件事来做,一样可以成就英雄壮举,为父亲们所谅解。
他们要么顺利地阻止了梅洛普•冈特(Merope Gaunt)的自杀,并且提供给她必需的帮助,鼓励她走出阴影,将幼子扶养成人。
他们要么将失去母亲的小孤儿带走,交给正常的魔法家庭,如有爱的韦斯莱夫妇一家(Molly Weasly and Arthur Weasly),在正常的家教下,领养子女将会发愤图强,成就励志人生。
也许梅洛普(Merope)对老汤姆(Tom Riddle Sr•) 依旧有深深怨念,(毕竟很少有人象奥巴马之母那么优秀,女巫也不能),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一样会憎恨自己的父亲,一样会选择杀死他。他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是终老阿兹卡班监狱,但不会窜出来做连环杀手。
也许在正常的家庭中长大,就算他体内的不安份和暴力因素一样存在,他或许是个街头小混混,或许开一间玩笑店。甚至更乐观地估计,他优秀的学业成绩,讨喜的外表,再加上魔法学校里老师的关照,他还会成为社会栋梁在魔法部工作……
也许前面的情形都不会出现,但至少,他会是行走在人群中的一名英俊的男青年,而不是一个面目扭曲的黑魔王。
但是,蝴蝶的翅膀一张开,无数人的命运就会改变,众人的英雄情结又该何处安放?
玩穿越,真累,真无聊。
至于赫敏(Hermione) 的武断与官僚,德科•马尔福(Dacro Malfoy)远胜于哈利的智慧与淡定,阿不思(Albus)和小蝎子(Scorpion)二人的基情澎湃……Sorry,真心没有看懂。
虽然他们一再宣称,《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是哈利•波特系列第八部,亲妈生的正版续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