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上古诗单元了。
听过很多老师上古诗的公开课,总是一个固定的流程,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介绍,然后让学生朗读诗歌,朗读大多是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全班齐读,分组朗读,男女生对读。读完后就是对古诗的内容进行翻译,之后对内容进行赏析,再进行拓展延伸,然后将古诗背会,好像这样的流程就像制胜法宝,放之任何一首古诗都可以,这样固化的套路总会让人生厌,因为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够相信学生,担心学生说的不够好,理解的不够深入,害怕课堂上会出现不可掌控的因素。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每一首诗都有不同的意象,展现不同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关键是让学生能够走进诗里,感悟体验,如果只是简单的固定的流程来授课,那有可能课堂上就是教师的一言堂。
此次教授古诗,我想采用比较轻松的漫谈的方式,我将《春望》和《雁门太守行》两首诗,放在一节课上进行对比阅读,课下让学生先将两首诗的内容熟悉,并能基本成诵,正式上课之后留出15分钟的时间,能现场巩固背会,先进行六个小组背诗的PK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背诗环节可以看出90%的学生都能完成。之后我让学生们来谈一谈,这两首诗你读出了什么?学法指导是:关注诗中写到的景物,概括诗中所写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关注特别精炼的词语,赏析这些词语的含义。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令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当我完全信任学生,并且充分的鼓励他们,那么将会有很多的精彩生成。
有学生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句,他读出了作者在安史之乱时,看到了战争对国家造成的严重破坏,尤其“草木深”生动形象写出了战争之后,已无人烟杂草丛生的场面;有学生还读出了“城春草木深”是写的春天,春天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是这里却刻画了荒草丛生的场面,可见诗歌开篇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我高度评价了他对古诗中的词语高度的敏感性,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
有学生分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在战争时期,杜甫与家人失去联络,所以家书在这里就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表扬他分析得非常的准确,他为他们小组做了贡献,也感到很高兴。
有的学生分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是一个动词,“白头”刻画出了杜甫的苍老程度,“不胜簪”,结合文旁注释,看出作者的苍老速度之快,可见因战争爆发,作者愁苦之深。这是多么精彩的发言!
而《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我让学生们先来谈一谈,你能不能看出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誓死报国的思想感情。我又问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来表达这种情感?
有学生就读出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黑云,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刻画出了敌军来势凶猛的状态,很有画面感,但他对于第二句的内容有些疑惑,我让他结合文旁注释,运用联想和想象展现这幅画面,思考第一句刻画的是敌军,那么敌军到来,我方守军会怎样?经过引导,他就理解了“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写我方军队身穿铠甲,迎着阳光站在那里闪闪发光,也写出了我方军队严阵以待的状态,我为他点赞!
有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读出了“角声满天秋色里,赛上胭脂凝夜紫”是写战争之时军中号角响彻天空,可见战争非常激烈,战后,将士们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写出了战争的惨烈与残酷,这样惨烈的战争,战士依然一往无前,更家突出了誓死报国的决心,这样的理解都让我有一点意外了!
还有的学生读出了“半卷红旗临易水”是运用了典故战国时荆轲《易水歌》,写出了参战的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霜重鼓寒声不起”,也刻画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这就是学生们最真实的读诗的感受,我给予了肯定。
两首诗歌的内容,学生们都有了较深的理解,再让学生谈一谈两首诗的不同,这个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补充介绍了两首诗的作者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们结合书后练习题二陆游对李贺的评价,明确了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代表诗人,他的古诗都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春望》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感,而李贺最突的特点就是运用色彩来写战争的场面这一主要区别。
要想在课堂上上的轻松,课前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深背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二是了解学情,充分相信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能学到的教师不讲,学生理解有难度时,教师引导让其在课堂上有提升的空间,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三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制,既合作又竞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开展语文活动,我们班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向全体学生脱稿介绍一首古诗,已经开展一年时间了,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可能课堂上学生们回答时的用词不是那么精准,但那又怎样?相信学生,激励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