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是自己迷茫了,恰好余师有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也就作为半命题而做。而截图中(中医直观技术的学习)这个事情,没结果之前还是为明年多做一点准备。如果让我去,那就放下其它,去待它个三年又何妨。
人生不过几十寒暑,从地区历史来看,人类生命的历史在宇宙长河之中也也不长。生命衍生出来的精彩以人之一生也只在逐步了解其一部分。而对于人类来说,生命赋予了我们全部的可能和意义。
豆瓣评分非常高,由BBC制作的《地球脉动》系列片对生命的不同维度有了一个直观的表现,其感染力和对其它生物的直观表达让观众震撼不已,其对生命的张弛让我感想颇深。
生命生存的环境各有不同,也赋予了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保障。有生活在孤岛的企鹅、荒岛的蜥蜴,有在雨林中获取充沛的食物的豹子,还有同一片区域的不同动物。展现不同生命形态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生命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种类奇特。各自有各自的存在,在生态链中作为其中的一环。太多的生物为了生存而厮杀抢夺掠食其它生命。
有为了能吸食长性的花苞花蜜的长嘴蜂鸟(可以享用其它蜂鸟享用不到的)花蜜,但是也有不便:没法用喙打理羽毛。成功避开对食物的竞争。有生存在海拔高度高而导致紫外线强烈的火烈鸟。对它们来说,那里没有天敌,它们忍受着巨大的温差、紫外线以及晚上被冰冻在湖面,这样的生活环境它们适应了,成这里便成为了它们的天堂。
听了太多的生命的故事,有太多的生命顽强不屈的在不同的地方欣欣向荣,每天也有不同的生命在悄然逝去,看多了生命的脆弱,也了看淡了生命的交迭,也可谓之不怕死。
而对人类来说花了那么多年走到食物链的顶端,可以不再成为食物链的一环,平均寿命大涨,生活水平也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前夕,人类既没有战胜死亡,也没有把衰老和疾病完全战胜。生、老、病、死仍然是人类本身要面对的问题。
记得以前听罗辑思维的节目,有这么一期介绍生命的发展和演变的。里面总结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简单化,如同病毒细菌一样。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可能。另一种就是复杂化,像人类这样,演变出极其复杂的功能和能力,逐步丧失一些自身的适应力。
现在人工智能火热,一些科幻类题材也对未来智能发展中的人类未来有着担忧。甚至在未来简史中也提及了人类未来发展的可能,包括长生不老。或者高级生命由碳基变成硅基。
而无论在到达那个书中的所描述的日子之前还是之后,还我们本身还是要先面对好生活的当下。毕竟对每个个体来说,生命这一次,这一辈子。在流动的时间长河中,就这么长,太过遥远的无从抵达,如果当下也不去把握,也就不好把握内心了。
朱嘉的诗《观书有感》本身是对读书来的感觉,却匹配了好一副美景。简单的田园风光,说了一个极好的道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的清澈可见来自于源头的活水。如同心灵一样,需要“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又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无论身体还是内心都需要更待成长,才可以不至于损坏污浊。人体的新城代谢,心中的清爽、酣畅,一如这般。
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描绘的景致优美。池塘里倒映着光、云、影。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从人来看,如果一个人气血好,那么他无论是眼睛、皮肤、舌头还是年色都能看出,但如果气血不足,还身体抱恙,那么也没有那么一幅好的“风景”可以看得到。也许看到的就是浑浊,也映不出天生的光影和云彩,自然看不到那别致的风景。
“源头活水”正如人体内阳气一样,得以阳尽灭,油尽灯枯的去者自是甚好。但是往往除了意外还有疾病等情况让人痛苦不堪或过早离世。或受到病痛折磨,使得行动或者身体机能受阻也是憾事。
由这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到之前看一些中医的书,又或者是余老师的观点联想到人的病也是一样:表症不是问题的关键,西医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皮肤问题就去找各种药膏涂抹,殊不知,体内的平衡和“流水”有问题了,没抓主次。虽然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同时也对科学抱有更深的希望,只是觉得可能微观领域还不够细微(无论是基因、DNA,或者国外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手段都还没有能更进一步的完善,有些内容能解释了,而有一些内容还远没有完善)。这也需要无论是中医、西医、物理学、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期一种工具或者检测手段能成为好用的传感器,再来识别认知关于物理至今都无法提供人可直观的的经络、穴位。
在这些技术能衍生发展出来前,现在还是用有效来控制理解自己的病理更好,虽然西医一直抨击中医无法从双盲实验解释药理药性,但是中医发展这么多年,它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哲学思辨方式有效的治愈缓解了很多病症和疼痛。而且,中医对一些西医所谓的不治之症确有良效。更甚至,西医发展的那么多黑历史,不断的医学实验,早期的医学事故,不断的反证上个时代的一些错误观点,小到保健品、维生素的使用方法、膳食结构,大到各类药物副作用甚至是抗生素使用,都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被证明其效果,在这期间,西方医学倒是一直在证明其伪,一如人们无法把握的转基因食品。
生命的当下,需要用心做好一些事情,确定方向,使得心灵不至于迷失,身体作息也可在的尚好的时候注意锻养生炼。动静结合,注意中医理论的养生时令,现实生活中的作息实在调整不到,也无需拘泥。毕竟人都不想得病,但是除了不好的生活作息还有不太安全的食物、空气和环境。把所知的做好,不食生冷,勿吹空调。把自己岁月过好的同时,为未来多一份瞭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