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西瓜味”

酷暑难耐,虽然尚未入伏。夏季水果的标配,西瓜已经上市有一段时间啦。

今天还是忍不住又买了个西瓜。

翠绿的瓜皮很是诱人,迫不及待地切开,清脆的声音,红色的瓜瓤,一股西瓜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看来这个西瓜还算可以。可惜吃在口里,稍微有些生硬的感觉。

入夏以来已经买过了多个西瓜,都不尽人意似的。妻子甚至有些气愤的说道,以后别再买西瓜啦。我也无语,简单点说,没有“瓜味”。

其实这个“瓜味”怎么说那。作为从农村出来,定居城市的人来说应该是有同感的吧。尤其是老家种过西瓜的就更不用说啦。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在实沾唾碧,痕痕丹血稻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水衣襟骨有风。”

这是描写西瓜的传神妙笔。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吧。

老家有句不受人待见的话,城里人吃西瓜都吃不上熟好的瓜。一般情况下,六七成熟的瓜就得摘下来,怎么也得算进去运输,储存的时间。尽管西瓜本来就是就近销售的,也会有一个后续成熟的阶段。这就注定了西瓜的提前采摘的不可逆转性。

这样的西瓜瓜味当然无法与我们老家自家地里自己食用的瓜相提并论。也知道这点,还是感觉欠缺了不少的味道。

小时候,我的暑假基本都是在我三姨家度过的。她们村是附近有名的西瓜产地。假期正好是看瓜的时期。我与三姨哥是在瓜田里度过了一个个暑假的。特别是晚上,一片片瓜田连接在一起,唯有繁星点点,清风习习,心旷神怡。

看守瓜田的基本上都是些同龄的孩子,往往肆无忌惮地在田野间跑跳喊叫,而且还是赤脚的多。不得不说,当时的孩子拥有着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

待到西瓜收获的季节,大车小车直接到达田间地头,大家争先恐后的抱着一个个沉重滚圆的西瓜,送到地头上,等着过磅装车。

这时候的西瓜反而不是那么诱人的。

我最喜欢吃的是靠近瓜秧根部的西瓜,这样的瓜一般不会太大,但生长周期一样长,糖分足,格外甜。尤其是早上带些晶莹剔透的露珠,摘下来能明显感到丝丝凉意,十分惬意的。再妙不过的是放进井水里,地里的机井或者家里的压水井的水,待到中午酷热难当时,作为避暑良品,天然的白虎汤,实在难得。

这样的西瓜是在自然熟状态下需要细细品尝的。

也唯有这样的西瓜才能吃出我所谓的“西瓜味”。这倒不是卖弄情怀,现在的西瓜确实没有了以前的味道。三姨家的西瓜地里使用的肥料是二姨家香油铺剩余的香油渣子,养分丰富,土质自然不差。当然,西瓜也不会由此会格外“香”,不过甜度应该是增加不少,而且沙瓤的几率大为增加。

三姨家的西瓜也因此远近闻名,总是被瓜贩子们提前预订,供不应求。

那时的西瓜基本是黑子红沙瓤,二三十斤重的西瓜是正常现象,偶尔出现个四五十斤的好像也不足为奇。更重要的是又黑又亮又大的西瓜子是可以收集起来,清洗干净,晾干后也是可以媲美瓜子的。有些细心的人在吃瓜时特意会把瓜子剔除出来,毕竟瓜子较大,这样的操作也不麻烦不了多少的。

我们当地还有个特色食物:西瓜豆子。也就是西瓜酱豆。主材采用的西瓜莫过于这样的大西瓜,瓜皮厚实,那怕腌制后放置的时间长久一些,也能看到些许瓜皮。

只是老百姓种地也是讲究农作物轮番种作,不能重茬的。这样下来,三姨家逐渐不再种西瓜,而我随着升学,生活的变动,到三姨家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西瓜味仅仅保存在记忆里。

虽然吐槽着,西瓜该吃还是得吃。不能老是活在记忆里。人啊,总是有些自相矛盾的。

西瓜的西瓜味也许不过如此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祖孙三代的看瓜往事,纯朴善良的乡居情怀,荡涤心灵的牧童短笛,殊可回味的人情冷暖。童年趣事《看瓜》,为您一一呈现。 ...
    时雨普降阅读 11,660评论 58 424
  • 爷爷奶奶在离村里不远的田里种了一块西瓜,夏天来的时候西瓜长得像个大皮球,为了不让牛羊破坏西瓜,爷爷甚至住在了瓜田里...
    书红cc阅读 4,874评论 0 1
  • 今天晚上接孩子下学,隐隐约约的路灯下看见一个瓜摊,想着给孩子买颗西瓜解渴。走近瓜摊,看见卖瓜的女人正忙着给一个买瓜...
    王孟姐姐阅读 3,283评论 0 2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上中学。父亲决定将家里的二亩地不种水稻,而改造西瓜了。家乡的河泥土粘性强,易板结,附近很少...
    公中盛传云阅读 4,183评论 3 3
  • 一 先和诸位分享一下两位现代作家对于饥饿的描写。 一是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关于主角孙少平在县立高中的生活,有...
    文心玉龙阅读 5,94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