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近期过得最不快乐的一天。虽然现在才19:55。
我之前探索两个心理学概念的时候体会到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去探索是件多么快乐多么有收获的事情。我一直渴望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后来发现我所受的教育并不能满足我的这个渴求。正因如此,我近期加入一个学习社群--开智部落,和群友一起阅读经典,一起学习。在这个社区的格调真的很不一般,他们推崇科学,强调知识的源头,注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输出大于输入,少即是多,强调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在这里,我不仅可以阅读好书,拓宽我的认知边界,开启我的心智,我还可以收获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较奇妙的经历是,我在阅读时常常体验到读书带给我的洗涤心气的效果。也就是内心虔诚听作者在传授他们的智慧的感觉。说它奇秒,那是因为这一直有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追求,我以为自己曾经的学习已够静心,动机够纯粹了;但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读书,更多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得到纠结的人生问题的答案。现在读书更多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那种想要探索知识的欲望。
于是,我常常被这段话所感动:
大学只是偶然的市场,本质上更应该是神殿——供奉知识和人类求知精神的神殿。在大学里,知识和学问之所以受到尊重,主要不是因为它能够造福个人和社会,而是因为它们象征、承载并传递着有关人性的见解。
高等教育是远见卓识,不是精打细算;是承诺,不是选择;学生不是顾客,是寺僧;教学不是个人工作,是圣事;研究不是投资,是见证。
何止高等教育如此!但凡是传递知识的机构,但凡是涉猎知识的人,都如此这般该有多好!
我就想这样无比虔诚,无比纯粹的修学问,不掺杂任何的对于名和利的欲望,不掺杂一点对于明天的焦虑。不想为不挂科而学,不想为一纸文凭而学,也不想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学,不想为未来的能够有漂亮的履历而学,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而假装有兴趣然后去学。
那为什么去学呢?为了能够更接近真实的世界,那么为什么去接近真实的世界呢?是什么让我想要去更加接近真实的世界呢?答案只能是好奇心和兴趣。正因为我对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好奇,所以有探求的欲望,正因为在探求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使我好奇的地方,所以又再一步进行探索,如此以好奇,探索,好奇,探索的模式反复着。(这段写于2017,5,22.原来的文字只是隐隐表达了这个意思,直到今天才算是触及到我那时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而这个时候已是我决定放弃上大学后的第二周的第三天。)
我所追求的生活不是可以尽情享受美食,也不是拥有大量的金钱(能够给我提供一个干净舒服的居住环境,能够满足我买书的需求,能够让我吃饱穿暖,能够不为钱财而忧愁就已经很满足了)也不是尽享荣誉,也不是拥有精致的物质(物质都是工具,它们需要具有简单的、实用的品质就好了,这里的精致是指那种过多的追求外在精致,比如一把椅子要雕刻什么什么在上面,显得多么的高贵,在我这仅仅能够要它有稳定性,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坐着舒服就行了,不需要什么什么限量版,什么王室独享啊、、、),也不是放荡不羁,一生漂泊,四海为家的浪漫随性文艺的生活。我所追求的生活是那种特别特别简单的生活,我想要那种不管外界物欲如何暴涨,我依旧理性,内心不受羁绊的生活。我希望我在践行自由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获得他们的自由。
我追求的不是增长物欲的生活,而是消除物欲,获得更多精神自由的生活。
(修改于20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