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开始阅读一本书》,看完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时,我遗憾自己知道这本书太晚;看完第三篇时,我又庆幸自己能在不算晚的时间里与这本书相遇。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共有两个版本,第一版是1940年出版的莫提默·J·艾德勒独立完成的,另一版1972年出版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一起修订增补的。我阅读的是郝明义/朱衣翻译的1972年出版的,用了足足一个星期看完。
全书以阅读的层次、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和阅读的最终目标为主题,详细分享了实用的阅读技巧,明确阅读是件在老师缺席的情况下,用一些好的方法主动跟着书的写作者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
在书中,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递增,而每个更高层级的阅读方式里又包含了低一层级的阅读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阅读,这点从作者用整个第三篇章来讲述分析阅读就足以看出。
在对不同类型读物的方法中,又可看到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是适用于所有阅读书籍,分析阅读中给出的阅读方法,是要根据类型的特殊性选择分析阅读中适合的方法来阅读。
对一本看时很烧脑看完有顿悟的硬书,整理好读书笔记后,对自己阅读收益不明显的原因有了清晰的认知。
首先,在阅读非工具类的书时,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过一本书,阅读对我更多的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其次,在离开学校老师缺席后,所有的主动阅读,不管是书籍、文章还是新闻等任何读物,几乎没有做过笔记。一是舍不得在书中画和写,也是自己懒,没有将好的内容抄录下来或录入电脑中,现在书架上的书,只能分为看过的和没看过的,却找不出多少是阅读后有内容在日后为我所用的。
第三,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我会选择停下来,去查找资料努力弄懂后,再继续阅读,造成的后果如书中所说,往往是阅读时间跨度大很容易遗忘内容或一本书还未看完就放弃了。书架上《SEO实战密码》就是典型,五年了还有三分之一没有翻阅过。
第四,从未尝试过对书的内容进行总结,更没有对阅读过的书用自己的方式写出架构。所以阅读过的书很难转化成为属于我的知识,更无系统可言。
最后,书中提到的另外两点,对我触动也很大。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与写作是互惠互利的,会带着问题用分析的方法去阅读一本书,看到一本书皮下包的肉,肉里裹着的骨头,便可看到作者是怎么架构一本书的骨架,再给这本书填上肌肉裹上外皮,这对学习写作是极有帮助的一件事;所有书里的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只有我们看完后转化为行动才能有收获和成长,因为改变是发生在现实中而不是书里。
对《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出的建议和方法,在我即将开始阅读的《自控力》中做尝试,并在后面的持续阅读中,试着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