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本小说从内容、写法和表达的思想方向都大相径庭,不是面向同一读者群,所以在不知道读者偏好的情况下不太好推荐。《追风筝的人》我没有读过,不好妄下评论,聊聊其他几本作品的适合阅读之处。只说感觉,绝不剧透。
《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从一个儿童的目光来看待一桩冤案,而这桩草率的冤案体现出了美国社会的缺陷:它既不平等也不自由,正义缺席,法制也是懒惰而含混不清的。种族歧视,对无辜者的迫害,高高在上虚伪搪塞的执法者。由第一人称叙述,用天真、客观的语言塑造了一位正义勇敢的律师,描写了一桩荒谬却被当作正常的判决。比较容易阅读,表达出的社会的阶层、人种间的地位差异,善良与迫害的对抗都很引人深思。这本书曾获得普利策奖,像《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样,都引起很大的社会效应。如果比较喜欢阅读有社会意义的书籍的读者应该会比较喜欢。
《围城》。很多人认为这本书讲爱情和婚姻,但其实这是比较狭隘的。它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阶级的生活本身,包括爱情与婚姻,更包括求职、事业、理想与现实等等方面。语言幽默风趣,而且带着老北京的贫嘴。虽然钱钟书先生写了许多讽刺、讥笑书中各人物的金句,有种嬉笑怒骂作文章的玩世不恭态度,但其实他明明是悲悯的。书中最后一句,那个每小时慢五分钟的破钟,那个回不去的和谐的时间,那种万事皆悲凉皆遗憾的感觉,才是他所写的所有琐碎的共同基调。这本书很容易读,文字也是相当有感染力,我喜欢它是因为它的主题接地气,它描写生活。
《百年孤独》。如果因为这本书把马尔克斯当作是一位魔幻现实主义主义作家,是不那么正确的。马尔克斯最牛逼之处在于他的写法,他用荒诞的方式写现实,从一个家族、一个小镇来见证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蹉跎历史。他所使用的过去未来时,把所有的重大事件彼此相连,让整本书跨越百年的时间得以平铺,这种写作方式正好与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互相对应,让人在读到最后时感到书中所有的线索迎面扑来,形成一幅画面恢弘的历史卷轴,震撼人心。对阅读体验有一定要求,同时自己有一定耐心的读者一定会喜欢这本作品。无论是写作方式还是内容,它都极其震撼。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嘴碎,而且嘴欠,真的。看多了毛姆,就有种感觉,要是他生在中国,没准儿能跟钱钟书聊得来。这两位老先生的态度有相通之处,但是,毛姆比钱钟书要尖酸刻薄得多:钱老的揶揄点到为止,留出一种幽默;毛姆毫不留情,一定要把人挖得羞愤难耐。这本书以高更为原型,描述了一个人生活的巨大转变。毛姆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让人先看到主人公的正常一面,再到不寻常的另一面并引起深思,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高更曾用哲学三问命名自己的画作,个人生活与艺术理念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我喜欢它的主题:不同的人生追求。
《解忧杂货铺》。东野圭吾的温情软科幻代表,属于立意较为新鲜的轻小说,不喜欢日式柔情的读者大概不太会喜欢这本书。东野先生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写实社会小说,致力于发掘社会问题,深入浅出地描写一些人群,想法与做法。他的软科幻作品很多,《解忧杂货铺》算是其中平衡故事感与情感最好的一部。东野先生的文笔非常流畅,描写冷静,叙述平实,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几乎没有阅读门槛。但是,他的文笔厉害在布局,多线式叙述,每条线都清晰分明,让故事顺利推进。这本书可以算入治愈系,因为故事虽然简单,读完了真的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单纯的感动。
在不知道读者偏好的情况下推荐书是不负责任的。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百年孤独》,有一定历史地理知识的人会更喜欢;《月亮与六便士》,喜欢艺术、崇尚自由的人会比较喜欢;《围城》,比较喜欢民国作品,有幽默感的人会比较喜欢;《解忧杂货铺》,性格内向、温和,较为内敛的人会比较喜欢。不同的作品适合不同的人群,是因为它们引起的情感不一样,感动、震撼、愤怒、激励,种种不同的共鸣会响起在不同的心灵。
在我读起来,这几本都是非常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