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冬看了一部美國電影《盜夢空間》,情節很有趣:在熒幕上看著一群人做夢,一開始並沒進入導演賣力打造的情境,而隨著一層夢、二層夢、三層夢、四層夢的進行,感覺自己也進入了別人的夢境,而忘卻了現實存在。跟著夢裏的人一起在雨裏槍戰、一起在酒店格鬥、一起在雪地裏飛馳……從電影院裏走出來,夜依然黑寂,冷風嗖嗖;我在問自己,是現實照進夢想?還是夢想照進現實?象我這麽愛做夢的普通人,現實和夢想的邊境在哪裏?
理想和夢想究竟有什麽區別。字典上的解釋是:夢想--妄想、渴望。理想--對未來事物的想象,多指有根據的、合理的。我認為理想是方向,而夢想是彼岸。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燈塔是理想,而最終停靠的港灣才是夢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卻越來越覺得夢想的可貴。幾米說:做夢使人進步,我們必須快快長大,才能真正實現荒誕的夢。這看似童真的話語,卻有深刻的韻味。
此時,不想談夢想,太過遙遠;那我們的理想在哪?當理想照進現實,我們在做什麽?
記得小的時候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會有“你的理想是什麽?”這樣的作文題目;那個時候,總覺得哪種職業最威風,哪種職業最令人尊敬等等,就會脫口而出:我想當科學家,我想學雷鋒叔叔那樣的……
曾經在網上看見這樣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笑過之後,發現對於現在的生活來講,真的很貼切、很形象!
年少時,理想總是放在心靈深處。即便是與人談起,臉都會紅的;那時候,談及理想總是回避,不想把自己的心裏的秘密讓別人知道;即使不好意思說出,也像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拿出來;但說過後又埋在心裏珍藏。那時的理想,簡單、天真!一個人不成熟的標誌是,把自己對世界的想像當成是世界的真象。所以理想與那時純真年少的我一樣,清純、神聖,美好且高潔,不沾染一絲半點兒的清塵世故。
再後來,仰望星空,當我想到的不再是星星在眨眼而是宇宙的浩瀚與人類的渺小,不再是星星點燈時;我知道,童年、少年都已經離我而去,自己已漸長大。漸漸地發現自己的理想越來越小,再不那麽偉大,再也不會驕傲的說出自己的理想;珍藏在心裏的理想成了一塊難以逾越的溝壑;從那時起,現實在內心占據的空間日漸增多,此時的理想在慢慢地褪色,慢慢地凋零;看著現實中的一切,和理想的差距;曾經不止一次的反問自己:這是現實嗎?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嗎?現實和理想到底有多大的差距?沒人給我答案!直到一次次的失敗和失落後,方才醒悟過來,與現實較量之後,理想已經變得空虛而且讓自己感到了珍貴,麵對現實,堅守理想,成了一種難得的追求和境界。
時光短暫,及至獨立麵對社會;在現實麵前,在沒有了童年、少年的自己,滿懷雄心,激情澎湃的地走向社會,走向現實。帶著心底裏僅有的理想,無所畏懼的勇往直前,幾經碾轉,幾經波折;但是笑過、哭過、經曆過後才發現,在這段由成長向成熟的日子裏,整個身心被現實拖著,內心彷徨,四顧茫茫,已全然不見理想的蹤影,也找不到一絲理想所留下的痕跡;自己成了現實的奴隸和物欲的軀殼,精神家園早已荒蕪了,雜草叢生;不知是被現實打敗,還是被理想拋棄,心靈已然無處安放。現實太現實,理想太理想,我們大部分的人看待的人生就是這樣
陳獨秀說過:“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有多少人在校園裏浪費了應格外珍惜的寶貴時光,有多少人在網遊中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在朝氣蓬勃的年齡喪失了青春的衝動?青年人的態度,是一種對待人生最美好階段的態度,是一種青年人應負起的責任,也是一種正視自我、實現理想的方式。而我們的理想卻在自我的破壞下和現實的碾壓下,支離破碎。
寫到這裏,心境真像是回到了曾經一個陰天的日子,我一個人坐在街旁的長椅上。天上一片片淡淡的水墨,大街兩旁滿是蒼青的大樹,在暗香浮動的輕風裏簌簌的訴說著曾經滄海的話語;天破處,透出幾道午後陽光的微笑……刹那間,我的胸間幾乎沒有來由的溢滿了愁緒,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而無以慰藉的愁緒。而此時,在電腦的鍵盤上,我一下一下敲出的是另一種時間的、空間的、因而無法歸去、更無法是釋懷的愁緒……
匆匆間,已過而立之年;兒時珍藏在心底裏的偉大理想已經蕩然無存了!沒有理想的日子裏,放眼自己的未來,目光短淺到僅能看到咫尺周圍,昔日美麗的鮮花無非已變成曾經燦爛的模樣,整日碌碌無為地忙碌,最後隻知道是在忙碌,就連生活中最息息相關的太陽和月亮也無暇看上一眼,月光的皎潔和陽光的燦爛也成為曾經。而如今,我們活著的目的和希望隻為現實,也隻有現實!沒有理想的歲月,也如那道曾經劃過天際的流星,轉瞬即逝。
經過現實的一番打磨之後,當自己灰心喪氣猶如喪家之犬時;才發現有理想多麽的好!兒時的理想支撐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青年時,那點理想支撐我們勇往直前;當現在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理想時,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的理想哪去了呢?那兒時羞澀的、青年時豪邁的理想呢?終於明白了雨果的那句話:“人類的心靈需要理想甚於需要物質”。的確,現實再強大,沒有理想的支撐,對於心靈來說,一切都是空洞和沒有意義的,代表現實的金錢和物質在給予欲望的滿足之後,便失去了任何的作用;物質是什麽?物質除了是生命的必須品之外,在心靈中沒有任何地位。
當殘酷的現實與自己的理想相互衝突,我們應以怎樣一種姿態去麵對,我們該堅持抑或放棄?當理想照進現實,我們該如何處理?沒有了精神和理想,生活沒有目的,內心沒有支柱,一個被空虛所占據的內心,生命還有意義嗎?是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很難調和,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理想通常是被現實打敗,可是,生活本來就這麽糟糕,不要讓自己也變得邋遢。起碼,我們人生中塑造的理想讓人充滿鬥誌,給悲觀中的人們以鼓勵,並讓我們對理想與人生做出重新思考。
當物質的生活越來越奢靡,越來越超乎我們的想象,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我們心中原有的樸素的、真摯的理想,又被現實以及身旁諸多的誘惑改變了多少呢?也許有些人認為,有那麽多的成功人士不都是在實現自己的理想了嗎?是的,他們成功了;但是現實也許也在時刻的毀掉他們。貪圖樂享,喪失鬥誌,以致毀於一旦。他們的成功正是來自他們的實踐,但是成功之後,固步自封,認定他們獲得成功的經驗能夠帶領他們走向更輝煌的未來,殊不知市場環境、政策等很多因素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而卻不知順應,最終造成了理想和現實的脫節,美夢也就變成了噩夢。所以我們要在不斷改變現實的過程中,不斷的修訂自己的理想.就能夠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又有繼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