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要带孩子回家享受团圆了,很多宝妈们却表示:最担心的就是亲戚朋友们“逗”孩子。逗孩子,似乎成了很多大人和孩子交流的习惯形式,我们平时见到的逗孩子的行为有很多,最“经典”莫过于这些:
“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你妈妈有了小弟弟就不管你了哦”
“其实你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呦”
“来叫一声爸爸,这个红包就给你”
“去打你妈妈一下, 我就给你糖吃”
吃饭时怂恿孩子喝酒
把点着的香烟放在孩子嘴里,让孩子感受
……
结果孩子惶恐不安,被逗的恼羞成怒,大人却笑得不亦乐乎。大人之间开玩笑,尚且讲究一个度,但当我们面对天真弱小的孩子时候,逗孩子的玩笑却常常不知分寸,伤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小孩子嘛,什么都不懂”
是啊,小孩子嘛,什么都不懂。对于大人的话,很多孩子都是深信不疑的,要知道,当你跟孩子说:“你爸妈不要你了”,孩子的内心就真的会以为父母抛弃了自己。打着喜欢的旗号逗孩子看起来似乎没有恶意,但在生命最初的那几年里,弱小的孩子三观尚未成熟、内心尚未强大,是没有能力分辨大人哪些话是玩笑话的,我们就是这样对于心灵敞开又敏感的孩子把残忍的事情当成笑话,辜负了孩子毫不设防的信任。
过分逗孩子其实是一种“恶”
大人口中的“逗”归根结底只有一种方式和目的——让小孩产生困惑,产生愤怒还有恐惧,诱导出小孩最极端的情感和反应,并且以此为乐,以“逗”为名,行嘲笑之实。 孩子们或许也会反抗,但是他们反抗太过微弱。有些家长碍于情面无法当面说出来,而有些家长站出来保护自己孩子的时候却被贴上“小气”的标签。
小孩哭了。“你家小孩怎么这么经不起逗啊,一下就哭了。”
大人怒了。“我不就开个玩笑嘛,你至于生这么大气啊?”
孩子不能哭,家长不能气,这就是“中国式逗小孩”。
没有任何人,比你的孩子更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地去保护孩子。再美味的糖果也远没有在自己被嘲笑时,父母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说一句“我孩子不喜欢这样,请不要逗他”来得管用。
跟外人相比,真正影响孩子的,是父母当下的态度。
人们常说,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大多数人很少能考虑到孩子的真实感受,自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都懂,只是不会表达。当孩子不能完整地表达时,父母应该站出来,阻止对方的戏弄行为,对身边的人表明态度:
“孩子还不太熟悉,不喜欢强制被抱”
“如果要抱他,先问问孩子愿不愿意吧”
“孩子不喜欢别人掐她的脸”
“请不要用力摇晃孩子,他会不舒服”
“让孩子自己玩,他不喜欢被打断”
(要点:话语简单明了,而且说的话是从孩子的角度出来)
话说回来,其实,你根本无法阻止别人如何对待你的孩子,他总是要独自面对外界的许多事情,你无法替代他阻挡,毕竟孩子的世界不可能只有我们。
遇到外界的伤害时,来自父母的安抚和支持,对孩子来讲才是莫大的鼓励。
面对这种无礼的逗趣,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那个人其实对你没有恶意,他只是不懂如何表达对你的喜欢,如果他的方式你不喜欢,可以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或者,不用理他,直接离开。总之,不要害怕。爸爸妈妈会站在你这边保护你的,也支持你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里是“蜜娃”,每天分享小知识、小课堂,交流分享宝贝成长心得,致力于帮助更多年轻妈妈培养出阳光自信、充满幸福感的宝宝。搜索:蜜娃,更多小课堂,让孩子奔跑在正确的成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