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

今天的美工区活动依旧围绕国庆节主题展开,我们把小木椅子搬到前面集中绘画,——画出万里长城,或者创作一幅“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的画面里,要体现出几个小人唱歌的场景,想想就觉得充满童趣。

活动过程中,确实有好几个小朋友特别认真,他们笔下的长城有模有样,唱歌的小人也各有姿态,特别有趣。我在他们的画纸上帮忙添了文字,这也是现在要求的画面表征。

引导孩子画出符合主题又有自己想法的画面,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孩子会盯着画纸发呆,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有的孩子画得很随意,和主题偏差较大。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类绘画活动呢?我有了一些的思考。

1. 提前做好“主题预热”:活动前花10分钟和孩子互动,比如一起看万里长城的短片、听《我和我的祖国》的片段,再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长城像一条长长的龙,爬在山上”“小朋友唱歌时,嘴巴会张开,脸上会笑着”,帮孩子在脑海里建立初步的画面感。

2. 提供“分步引导”而非“模板”:不直接给孩子画好的模板,而是分步骤提醒他们。比如先问“我们先画长城的城墙,城墙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呀?”,等孩子画完城墙,再引导“唱歌的小朋友要站在哪里呢?是长城旁边,还是草地上呀?”,让孩子在引导下自己做选择,保留创作的自主性。

3. 用“鼓励式提问”化解“畏难情绪”:遇到孩子不敢下笔时,不催“你快画呀”,而是换个方式问。比如孩子盯着画纸不动,就说“你要不要先画一个小小的城门?或者先画一个举着旗子的小朋友?画错了也没关系,我们一起修改”,用轻松的语气帮孩子放下顾虑,先“动手”再“画好”。

4. “表征”和孩子一起完成:帮孩子加文字时,先问他们“你的画里,小朋友在唱什么呀?我们写‘我爱祖国’好不好?”,或者让孩子说,我来写,甚至让他们用简单的符号(比如画个爱心)代替文字,让“表征”也成为孩子参与的一部分,而不是我单方面的补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