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约会经济学有三条简单法则:

1、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般配,但有的组合明显优于其他的选择。

2、除非你开始了解对方,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合适。

3、时间是稀缺的,所以基于有限信息做出决定也比不做决定好。

你认可这三个观点吗?

别着急回答。你是否认可某一个观点,取决于你思考问题的角度。


针对第一条法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般配,但有的组合明显优于其他的选择。

这里面有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般配”。什么叫做般配呢?每个人对般配的定义都不一样。

如果你认为“般配”就是门当户对,如果你认为“般配”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从来没有争吵过,如果你认为“般配”就是白头偕老,那么,世界上其实是有绝对的般配的。

而如果你认为“般配”是两个人之间100%的互补,那就很难说了。

“有的组合明显优于其他的组合”,这句话也容易引起歧义。

是哪方面“优”呢?是两个人的收入状况合起来比较优越,还是两个人相处时的和睦程度和快乐程度优于其他组合呢?

《魔鬼经济学》的书中列出了一些数据,是关于婚后5年内离婚或分居的概率。如果以这个数据作为证明第一个法则的理由,那么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个假设:

优于其他的选择的组合,比其他组合的离婚率更低。

这是描述性假设(描述性假设,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而作者的另外一个价值观假设是:婚姻中,应该是依恋>独立(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再来看第三个法则:时间是稀缺的,所以基于有限信息做出决定也比不做决定好。

这里有一个场景的假设:假设你是一位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正在寻找一位年龄相当的伴侣。假设你有150万个男人和150万个女人可以选择。如果让你现在挑选其中一种性别,并和他们每个人约会3分钟,你也需要25年的时间才能挑出自己喜欢的对象。

所以,约会中的问题是,你得到的信息永远都不完全,你选择伴侣的时间也不够用。

所以有一个“最优停止”问题,就是说:你必须选择一个停止时间,以得到最佳结果。

因此才有了第三个法则:基于有限信息做出决定也比不做决定好。

这些信息,是有助于让读者了解第三个法则的背景信息。看起来,这些信息足以证明第三个法则中的观点。

但实际上,第三个法则的结论依据于二个描述性假设:

(1)每个人都会寻找伴侣结婚

(2)每个人都会在适婚年龄结婚

同时,第三个法则中的价值观假设是: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问题来了,在看书的过程中,怎么样发现作者的假设呢?

发现价值观假设,我通常用的是反串的方法,也就是问这样的问题:

(1)如果我的观点和作者一致,我会通过哪些理由来证明这个观点?

(2)如果我的观点和作者相左,我会运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

发现描述性假设,我通常用的是批判性思维,我会问以下三个问题:

(1)你怎么从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的?

(2)如果理由成立,要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哪些条件成立才行?

(3)假设这些理由都成立,有没有可能这个结论仍然是错误的呢?

希望你也能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草率,不盲从,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