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就总是看到同事忧心忡忡:望子成龙是一片父母心,能不能考上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都指望着孩子出色的课业。政策确实减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校内校外作业。对于孩子来说,是件大好事,但对父母来说却是前路未知。
如果你也是这样想,为孩子将来忧虑,那我得劝一句:教育从来不保证能够获得财富。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如果你不认同,那么建议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再思考一下。如果你现在关闭页面,那记得去读读这本新书《财富、贫穷与政治》。因为上面这句话就出自芝加哥经济学派[1]代表人物 托马斯 索维尔的这本新书,他在新书中用专门篇幅针对教育与财富作了说明。
教育和财富的非线性关系
托马斯 索维尔在讨论教育和财富时,特别强调了教育和财富并不是线性的关系,即获得教育并不必然在将来获得财富。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提供的人才并不符合社会需要,不仅如此,甚至还可能有负面效应:拒绝从事任何不满足“有意义”这一定义的工作。
在学校普及之前,许多人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但他们掌握了技术与经验,能够作出发明创造;在现代,同样有创造发明人并没有完成正式的学业,比如迈克尔 戴尔。托马斯认为正式教育不等同于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本[2]。
如果将这些话反过来理解,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教育只有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那才有意义。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职场上的作用为0,需要社会大学重新塑造才能成为合格的人力资本。毕业即失业,是这一现象的极端写照。“受过教育的失业者”并非某国特有,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在学业上选择了较为容易或技术量不高的专业,实际是社会不需要的。
观念问题
如果说通过教育能获得好工作并获得财富是一个谬误的话,这个谬误背后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一旦受过教育就不应该从事某些手工类工作,甚至不应该去做工程师,不愿意与机器打交道,更喜欢坐在办公室里。作者认为这种态度是缺乏进步的表现,正因为这种想法,更多的人去选择了那些社会不需要的专业。然而社会是需要进步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发明是这种进步的表现和动力,如果都不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那么教育沦落到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又能怪得了谁?这话真是振聋发聩。所以如果让托马斯来看双减政策,他可能会耸耸肩表示:这是个转变观念的好时机。
毕竟国内的教育或多或少也有这些问题。而不少父母对教育的认识,也有这两个毛病。当然我也理解作为父母肯定是希望自己孩子能有高薪轻松的工作,可轻松的工作真有吗?如果有,有那么多吗?得到这样的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不可能仅仅是教育吧。
写这么多,倒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去做工程师、去搞农业科技,只是想告诉各位父母,学校教育和工作收入不是线性关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无论双减不双减,这是都存在的事实。父母需要思考的是教育真正包含什么?不可能仅仅是学业成绩!其实真正要做的是两部分教育:通识教育与技能、学习教育。这么想双减未必是坏事。
结语
当然你也许会认为教育和财富就是线性关系,是根据现实情况得出的结论,那么也请想一想反例。关于教育就说那么多,财富与教育没有必然关系,选择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本教育是更合理的。
托马斯的这本书内容远远不止这些,教育只是其十分之一,地理、文化、社会、政治都囊括在内,通读全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罗列的观点。
[1] 芝加哥经济学派主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
[2] 人力资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这些都基于其能力。这些能力是人的智力潜能,受到环境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