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明明可以买买买,我却只刷朋友圈。。。
既然不能过像明明那样生活,就来谈谈我刷朋友圈的事。
碰巧,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如文章题目。
戳了进去,看了一遍,太高大上了,大数据居然这么牛X?果断点赞!
遇到大神了,可得跟着好好学学!果断再次点开文章。
又看到一半,不对!这种文章怎么似曾相识?点支烟,靠在椅背上,抬头四十五度仰望着天花板,陷入沉思。
没错,太像谣言!于是,决定求证一下。
文章结尾显示来自大数据邦和财经综合报道微信公众号,财经综合报道已被封号,于是,找到大数据邦微信公众号:
该公众号在11.9日发过这篇文章,内容基本一样,且没有注明出处,但不能断定是否原创,继续找更早时间的。
百度上按时间排序搜11.9日以前的,2015.7.3日出现在网易,且显示来自钱江晚报。
继续,搜索钱江晚报上该文章:
钱江晚报7.3日发表过该文章,但显示来自 美妆照妖镜微信平台:
继续,找美妆照妖镜微信平台:
该公众号2015.6.5日发表过这篇文章,没有显示来源,依旧不确定是否原创,继续找更早时间的:
5.31日,这个网站出现过这篇文章。
至此,文章的可能来源只剩下两个,同城消费网(www.tongcheng.cc)或者未知!
同城消费网主动炮制这种文章的意义不大,如果同城消费网也是转载,文章出处则已不可考。一篇不知道作者和出处的文章,在公信力上是先天残疾的。
再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本身,开始就吓唬你,如果你平常买的化妆品价格在100到200左右,将被系统判定为低风险购物者,有百分之三十概率买到高仿;(刺激高消费?)接着提出如果你的退货率低于平均标准,会收到更多有小问题的垃圾产品;再接下来提出,先付款后发货比货到付款更容易收到瑕疵产品,因为先款后货的方式处理周期更长(现在主流购物网站、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都是先款后货,怎么破?);提出系统会根据你的收货地址与专卖店有无来分配高仿给你;最终提出,电商存在漏洞,导致隐私泄露,因为不愿放弃收集用户数据,所以不愿解决漏洞。五段是并列关系。文章最终没有用五段材料给出任何总结性的结论,只有论据,没有论点。给出了一大堆问题,没有给出任何解决方案。 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作者,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一开始我觉得它可能是电商之间的互黑,淘宝的假货问题是挺严重,双十一猫狗之战也是如火如荼,后来觉得它把电商全给黑了,但是又没黑到点子上。那,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它和朋友圈里那些文章有怎样的共同尿性呢?联系之前读过的忽悠的原理与技巧,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假货 电商 高仿 大数据 隐私等关键词和懒得吐槽的标题),激发人们的恐慌(图文并茂,夸张的措辞,贴近生活的情景),借此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和影响人群(巨大的转发量和浏览量乃至讨论量),这就是这种文章存在的意义。如果你问这有什么价值,答案很简单:短期来说,流量是可以变现的;长期来说,嘈杂的人群里,喇叭即权力。 总结:对文章进行了一番分析后,该转发的还是会转发,该骂文章傻逼的还是会骂文章傻逼,我所做的,也只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生活中遇到的事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