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变化的妖魔,虚幻的辟难

《西游记》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通过取经团队遭遇犀牛精的危机及最终化解过程,蕴含多重深层主旨,同时穿插多首诗词烘托情节、揭示哲理,以下结合原文章句展开解析:

一、故事主旨

破除个人英雄主义,凸显协作价值:此回中,孙悟空首次在降妖时陷入绝境。面对辟寒、辟暑、辟尘三位犀牛精,他与八戒、沙僧联手仍难以取胜,八戒、沙僧相继被擒,孙悟空不得不放弃硬拼,选择上天求援。最终,在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四位星君的协助下,才成功降伏犀牛精。这一情节打破了 “个人英雄主义” 的神话,表明再强大的个体也有能力边界,真正的强者懂得在困境中放下自负,借助团队力量突破难关,体现了 “专业人做专业事” 及群策群力的重要性。

隐喻社会现实,批判信仰异化:犀牛精化作佛像,以 “诸佛降祥” 为名,每年向金平府索要大量酥合香油,这种 “假佛索供” 的行为,影射了明代宗教领域的腐败现象,如寺庙强征香火钱等商业化行为。而四木禽星代表的天庭力量最终铲除犀牛精,象征着正义对这种异化信仰及贪婪势力的清算,暗含对当时社会中借宗教之名谋取私利现象的批判。

展现修行考验,深化取经内涵:《西游记》的每一场降妖战斗,本质上都是对取经人修行的考验。青龙山之战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对团队凝聚力和取经人信念的试炼。孙悟空从最初可能依赖个人能力,到后来学会借力求援,这一转变是其修行路上的成长;唐僧因不识假佛而陷入危机,也体现了取经过程中需时刻保持清醒、坚守本心,不可被表象迷惑。

二、核心诗词及原文章句

孙悟空变萤火虫时的描写诗

诗句:展翅星流光灿,古云腐草为萤。神通变化不非轻,自有徘徊之性。飞近石门悬看,旁边瑕缝穿风。将身一纵到幽庭,打探妖魔动静。

背景:孙悟空与八戒、沙僧来到青龙山玄英洞口,为打探唐僧下落,孙悟空变作火焰虫儿飞入洞中,此诗描绘了他变化后的形态与动作,展现其神通变化之能。

唐僧被擒后的哭叹诗

诗句:一别长安十数年,登山涉水苦熬煎。幸来西域逢佳节,喜到金平遇上元。不识灯中假佛像,概因命里有灾愆。贤徒追袭施威武,但愿英雄展大权。

context(背景):唐僧被犀牛精锁在后房檐柱上,悲叹自己取经路上的艰辛,因不识灯中假佛像而遭此劫难,同时期盼徒弟们能施展神威救自己脱离险境。

揭示修行哲理的诗

诗句经云泰极还生否,好处逢凶实有之。爱赏花灯禅性乱,喜游美景道心漓。大丹自古宜长守,一失原来到底亏。紧闭牢拴休旷荡,须臾懈怠见参差。

context:此诗点明了 “乐极生悲” 的道理,批评唐僧因沉迷赏花灯而扰乱禅性、丧失道心,强调修行需坚守本心、不可懈怠,一旦放松警惕就可能遭遇灾祸,呼应了唐僧因疏忽被擒的情节,也深化了取经过程即修行过程的主题。

三僧与三妖战斗的描写诗

诗句:僧三众,棍杖钯,三个妖魔胆气加。钺斧钢刀藤纥褡,只闻风响并尘沙。初交几合喷愁雾,次后飞腾散彩霞,钉钯解数随身滚,铁棒英豪更可夸。降妖宝杖人间少,妖怪顽心不让他。钺斧口明尖鐏利,藤条节懞一身花。大刀幌亮如门扇,和尚神通偏赛他。这壁厢因师性命发狠打,那壁厢不放唐僧劈脸挝。斧剁棒迎争胜负,钯轮刀砍两交搽。扢挞藤条降怪杖,翻翻复复逞豪华。

context:孙悟空、八戒、沙僧与三位犀牛精展开激烈战斗,诗中详细描写了双方的兵器、战斗场面及各自的气势,展现了战斗的紧张与激烈,也体现了三僧为救师父奋不顾身的决心以及妖怪的凶悍。


西游记第九十二回是悟空在金平府上元节看花灯被犀牛精变化的妖邪擒拿的故事的后续。

这一回,悟空和八戒、沙僧去洞府斗战妖怪,结果六拳难敌众手。八戒和沙僧很快被妖怪擒拿。

悟空无奈只得上天宫找玉帝求援。结果遇到太白金星,告诉悟空如此如此,所以,他请得木星,如井木犴、奎木狼、角木蛟、斗木獬方可擒拿妖精。

也正是一物降一物。犀牛精们很快在二十八星宿,四星宿的联合追缴下,纷纷缴械逃跑。而井木犴更是瘆人的将辟寒按在地上啃着吃呢!

这个跟之前奎木狼在百花羞公主处吃宫女的剧情吻合。星宿官们也有野蛮恐怖的一面。

以 “犀牛” 特性暗合 “贪念” 本质,隐喻 “修行避祸” 的核心命题

三位妖怪的原型 “犀牛”,在传统语境中与 “水”“阴” 相关,且民间素有 “犀牛望月” 的说法(象征 “追逐虚幻”),作者借此将其与 “贪念” 深度绑定:

名称直指 “欲望陷阱”:“辟寒”“辟暑”“辟尘” 表面是 “规避苦难”,实则是妖怪用邪术满足私欲 —— 他们每年索要一千五百斤酥合香油(需五百户百姓凑集),以香油的 “温热”“纯净” 伪装成 “护佑”,本质是借 “避苦” 之名行 “贪财” 之实,恰如世人常以 “追求幸福” 为借口陷入贪婪,暗喻 “修行路上最该‘辟’的,是自身的贪欲”。

行为呼应 “乐极生悲” 的情节逻辑:妖怪选择在 “金平府元宵节” 作案,利用百姓赏灯的欢乐氛围伪装成 “佛像”,既符合犀牛精 “喜暗喜静” 的特性,也与唐僧因沉迷花灯、放松警惕而被擒的情节呼应 —— 正如第八十二回核心诗词所讽 “爱赏花灯禅性乱,喜游美景道心漓”,妖怪的存在,本质是对 “修行者不可被外界享乐迷惑” 的警示。

借 “假佛索供” 批判明代宗教腐败,揭露 “信仰异化” 的社会问题三位犀牛精最核心的恶行,是化作佛像骗取香火,这一设定直指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痛点:影射 “寺庙敛财” 的现实乱象: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后,部分寺庙借 “祈福”“消灾” 之名强征香火钱,甚至勾结地方势力盘剥百姓,与犀牛精 “每年要酥合香油,若不献供就降灾” 的行为如出一辙。作者通过妖怪的 “假佛” 身份,撕开了 “宗教商业化” 的虚伪面纱 —— 真正的佛道应 “慈悲济世”,而非借信仰谋私利。对比 “真神” 与 “假佛” 的区别:妖怪自称 “佛爷”,却行劫掠之事;而后来相助的 “四木禽星”(角木蛟、斗木獬等)虽为天庭星宿,却依规降妖、不扰百姓。这种对比明确传递出:信仰的核心是 “正道”,而非外在的 “神像” 或 “仪式”,批判了当时社会 “重形式轻本心” 的宗教误区。

通过犀牛怪的描写,在结合吴承恩先生的身世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借志怪故事警示人间的深刻隐喻。而且犀牛精所幻化的神佛,以辟尘、辟暑、辟寒为隐喻,指代只要拜佛就可以免除人间疾苦、灾悭。而唐三藏法师却顶礼膜拜,却仍然遭遇不测。这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而悟空,这回也将井木犴吃杀的犀牛角。还有被众神抓住示众,又被八戒性气而杀死的犀牛精,这里是否也是吴承恩先生借星宿和八戒的手将这嫉恶如仇的心,化作小说笔下神仙、妖仙的手而快刀斩乱麻呢?

而最终,悟空也将这犀牛角四个给天庭、两个给金平府。如此分配,以安天、安民。最后金平府上下人等更是对悟空以及天上星宿神仙等深信不疑,最后也开辟生祠四时享祭……

当然还有吴承恩先生的经典诗句,如:

不识灯中假佛像,概因命里有灾愆。贤徒追袭施威武,但愿英雄展大权。

经云泰极还生否,好处逢凶实有之。爱赏花灯禅性乱,喜游美景道心漓。

钉钯解数随身滚,铁棒英豪更可夸。降妖宝杖人间少,妖怪顽心不让他。

这些诗句,都可以反应出,吴承恩先生出仕不第,多年为秀才,连举人都没有考上,而年届花甲,刚一为官则被诬陷为贪污之罪,锒铛入狱后,却不想在62岁的高龄,在狱中闻得噩耗,才年满16岁的儿子不幸去世。这种人世间的惨痛打击,却幸而有友人赞助帮扶,才让吴承恩从狱中解脱出来,晚年虽重重打击,却最终在湖北蕲州荆王府,因为王爷也喜爱志怪故事,所以才让这部旷世巨著得以让我们后人观瞻。

赋到沧桑句便工。

《题遗山诗》

[清] 赵翼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在读《西游记》我们应该感谢前人用自己的人生悲喜,以及从唐朝以来的戏剧、小说、评话等为我们贡献的今日之精神大餐,得以窥见古人心迹,以及对于明代的政治、文化、社会有一种侧面的更深层的了解把握!

——力 2025年9月29日 乙巳年八月初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