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过的青蛙,你不给他刺激,等待的将永远的沉睡。
组建班级不是一个人的事,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孩子的教育源于家庭,归根于家庭,我的教育热情源于曾经任教于乡村,遇到一些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失去自我的孩子,因着一次一次的无奈,一次次的拯救最终失败告终。更因为如今家长的热情和努力。我相信只要家不放手,孩子才会得越来越好。
我很感激家长们一直以来自愿加入班集体的执勤和劳动,因为这是一件光靠自己一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靠大家,当然我也见缝插针的珍惜每一次来帮忙的家长,和你聊上三两句,当是家访,了解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诉说孩子的在校表现。
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有点大言不惭的说了句,如果你有教育问题,你可以问我,我来帮助你,也感谢家长的信任,我最近收到了太多的:老师我该怎么办?除了日常的紧张工作之外,大部分被一个个孩子的问题所占据,中午会有,晚上会有,偶尔骑着电动车也要停下来回复我想出来的办法或发现的问题,也想快点回复,回家陪陪我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无非如此,就是犯错改正的过程,我的孩子也一样。但是无论我怎么强调,有的家长的意识还是很浅显,特别想提高效率,整理一下最近遇到的案例,一起给大家解决,带来最好的方法。
前天看过一个教育视频,说的是清华幼儿园的校训:行胜于言。一个2岁多的孩子告诉妈妈,妈妈我不舒服,其实妈妈一看就是不想上学,妈妈并没有好言相劝:你去上学吧,而是立马决定带他回家,孩子回家自然玩起来自己的玩具,妈妈说,不舒服要躺在床上,孩子在床上翻来覆去好无聊,妈妈在工作,工作结束之后让他穿衣穿鞋走去抽血化验,孩子整个过程是有思考,有体验,有反应的,有主观意识的决定,聪明的他立马决定:妈妈我要去上学。这就是行胜于言,熊孩子总需要父母斗智斗勇。
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说一说我们班级的几个案例。分析给大家听一听,看看您的孩子是否也是如此?案例1:前几天文章中提到的同学A,晚上8点爸爸打来电话,孩子不想上学了,我该怎么办,给孩子请假并让孩子刷碗到半夜12点,第二天继续,这就是温水煮青蛙中的青蛙,不给他刺激,他自己永远不知道改变,更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发自内心的我想上学,对于这个孩子,在和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他上面两个姐姐,三胎宝宝,父母宠,姐姐帮,基本不需要自己的做任何努力,甚至每一个能自己动手的事情也省下了。只要一遇到困难立马退缩,在学校跟上很困难,回家后爸妈不管如何辅导都与他关系不大,这种孩子是过分替代导致的,没有了自我,主观上毫不努力,长此以往,毁掉的是孩子,父母付出再多也无济于事,这种孩子需要的是挫折教育。
案例2:试了上面A同学的方法,我立马锁定第二个目标B,男孩,他比A还严重,因为课上的批评,纠正,他居然毫无羞耻感甚至自己都会笑给大家看,不知好坏,这个孩子简单浅显的说,他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其实严重到几乎很难拯救,因为他已经无感,妈妈在家也是鸡飞狗跳,语文测试55分,妈妈生气,他居然说:哇,我考了好多呀,55分。
我给孩子妈妈发微信,某某妈妈您好,你想改变孩子吗?妈妈有点惊讶,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孩子到底多么严重,只是觉得孩子这种性格而已。我说你带他回家吧,妈妈有点懵,但还是在配合我,我一下午课,没来的及处理,我说放学后我们在说,怎么处理,估计妈妈整个下午是焦虑不安的,这孩子在学校犯了多大的错误呀?怎么回事?放学后,我支开妈妈,跟孩子说,你回家吧,从今天开始没有学上了,这个孩子稍微有点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但没有行动,只是皱着眉头,想依靠妈妈。
当然妈妈会着急的过来,引导孩子,你怎么回事呀,快跟老师说,你还想上学……我示意妈妈不要再这样引导了,他不做决定,我马上就转身离开,给他心理压力,他没有学上了,整个过程他一句话也没说,原因是他已经习惯别人做决定。(中间我跟孩子妈妈沟通了A同学的方法和改变)
我离开后,给妈妈发微信,不要说太多,也不要引导,只问他怎么办。孩子妈妈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给我打电话说:老师这个孩子还不一样,你让他请假多少天,说没有学上了,他只会在家里玩,不会主动上学的,看来妈妈很了解,这就是温水煮过的青蛙,现在连至关重要的刺激,他都不会从温水里跳出来,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这样的,妈妈自己带两个孩子,因为要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妈妈变成了超人,所有事情她全部包揽,所有与孩子有关的事情都独自决定,曾经孩子主动过,选择过,和妈妈冲突过,都被妈妈一票否决,从此以后孩子就成了一个服从你的附属品,妈妈让我做的我做,妈妈不让我做的我不做,后来需要自己做的做不好也有妈妈会给你做,再后来他已经自己不会独自面对任何事情,就像这次没学学上,他依然依靠妈妈,妈妈不着急我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孩子妈妈咨询了以前推荐的平台专家,问问具体该如何,并且第二天为了让他感受到没有学上的后果,让奶奶领着去大集捆了一天的葱,整个晚上妈妈焦虑到一夜没睡,因为平台老师的告诫,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平静的处理问题,这个理智的妈妈做到了,第二天一整天,我都在和这个妈妈,沟通如何演好这场戏,让妈妈假装给我打电话,故意让孩子听到,问题的严重性。
下班后,我也马上给孩子妈妈打电话问他有反应吗,最可怕的就是他没有主动的反应,也就没有了转机的可能,这个孩子上课真的从来不在状态,任我怎么点名,怎么批评,他都会毫无反应,甚至还会笑给你看,捆了一天的大葱回家,我还是提醒妈妈少说,不要引导,等他自己主动,这个孩子意识并不强烈,因为他在等妈妈一直以来给他做好的决定,再后来妈妈建议他做点作业,这次的作业比以前高兴了,主动了,因为他内心是有反应的,再后来这只温水青蛙珍惜了难得的上学机会,来了,并且被安置在待考察期,上课略好一点,因为他有了意识。
后来我把这件事情和孩子妈妈的聊天记录分享给了最近出现问题的C同学的妈妈,妈妈也是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已经被扼杀在摇篮。还是问我怎么办。
接着分享D同学的故事,D同学基本是这几个孩子里最严重的,因为摸不透,也给不出实效性的建议,所以没有跟家长一起采取很具体的措施,只是见到家长就会沟通她的状态,在跟孩子爸爸妈妈沟通中了解到,家里三个孩子,这个是老二,超人妈妈一个人带,而且在老二幼儿园期间,因为老三的出生,导致妈妈在这个孩子幼儿园期间所有的参与性作业几乎从来没有参与,幼儿园老师也因为她的不参与跟不上节奏,老师慢慢也顾及不了一直跟不上的孩子,也就放弃了,改变不了孩子的原因是改变不了家长,3年的时间让孩子行为习惯上和其他的孩子脱节,思维习惯上与老师脱节,其实前面ABC三位同学,不做出挫折教育,不做出改变,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几年中也会和老师脱节,因为他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越拉越大,最终就会和课堂脱节。
案例E同学,他就是前段时间每天哭着进学校的孩子,终于在家长和老师的努力下,改变这种现状,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孩子0基础教育现状,以及现在课堂现状等,E同学的妈妈就发微信告诉我,老师看着你写的文章,我发现我的孩子就是那个乱举手的孩子,我只知道告诉他上课要积极举手,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这又引导错了,非常自责,而我回复的却是某某妈妈,你还是没有意识到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的是大部分孩子只是木偶一般,听从家长指挥,妈妈说让我举手,妈妈说不让我如何,可是他最终要出来自己面对变化的现实,今天这个问题妈妈告诉过我,明天的呢,我自己从来没有自己做过决定,我不会了,是举手还是不举,孩子关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妈妈的意图。
案例F同学,中午学完一图四式,跟家长沟通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一位妈妈发来微信,老师我家孩子是不是上课有状况呀,我回复道,这个孩子有点摸不透,感觉在家录制视频非常完美,语言也很棒,但是在学校每次遇到问题,她的反应从眼神里可以看得出来,她并没有关注问题,而是看我的脸,似乎要试探一下,却又不知所措,于是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于她的大脑,显得很笨拙的样子,跟妈妈沟通过后恍然大悟,这个孩子遇到过回答错误之后的批评或者惩罚,家长没有及时疏导,而是更加严厉的批评,自此以后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还有昨天分享的0基础教育之观后感中的梦圆,梦圆这个孩子是唯一一个0基础教育之后能正常沟通,能跟课堂衔接良好的孩子,因为她有自己主观的意识,她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当然这与家长在家的培养和引导有关,妈妈经常问我如何让她增加识字量,我的建议是给她刺激,让她因为不认识字而遇到困难,在学校也遇到困难,必然她就会自发的想识字。
还有我们班梦欣,做事拖拖拉拉,妈妈总是担心她完不成会被老师批评,而在背后努力催促,定时,效果也不大,其实你狠下心来,让她一次性知道做事拖拉的后果,必然她会主动改变。
还有鹏宇妈妈,每天最头疼的是叫孩子起床,突然有一天我不叫了,你爱上不上,这个孩子自然知道自己要迟到了,承担被批评的后果,而后就会自主的改变,甚至崔妈妈你快点送我吧。
还有金元妈妈送来了松不开妈妈手的金元宝宝,我给与他的便是挫折教育,有一次就要独自面对后果。兴趣正浓的美术课我把他叫出来,专门给他请假回家,告诉他你不来大可不必来,让你妈接走吧。相信他绝对不会有下一次。
很多孩子需要的是挫折教育,狠下心来,让她独自面对严重的后果,他自然而然就有了主观的意识。
至于如何改变,需要家长先有意识,有思考,然后有技巧,无时无刻的注重自己的引导,不过多的给孩子做出决断,让他自己体验自己的决定导致的后果并承担责任,才能开发出他的自主能力,而不是扼杀自主能力,依附于你生存,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喜欢探索的时候,他开始尝试的时候,因为你怕麻烦,因为你出于爱他,就阻止了他的自然尝试性生长的过程。
孩子已经错失了0到6岁理性的引导,如今想转变,那就必须有关乎孩子切身利益,让他有意识的决定,并承担他所决定之后的后果,唤醒孩子的曾经被你压制多年的意识。
很多家长说打,每天都打,今天遇到一个同事,说他的孩子就是一次性打到改为止,无论什么方法都要有技巧,有力度,软磨硬泡,磨出来的孩子还是温水煮过的青蛙,没有自主的意识,要改就一次性给他正视问题的机会,有技巧的让有意识到,我若不改变吃亏的是自己,他才会从你给他泡过的温水中跳出来。不然他将会永远沉睡。
孩子的成长就是犯错纠错的过程,每一次的经历和思考,才能调动整个大脑的发育,自主能力才能得以训练,生活中的自主能力自然而然的会调动学习上的主动,学校学习只是整个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是一个人的大课堂,以前见过爷爷奶奶宠孩子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啥都不用你干,你把习学好了就行了,而这样优越的条件越是教育不出一个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孩子。家长们您的孩子是温水里的青蛙吗,如果是那就给他足够的刺激唤醒他吧。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都需要家长们好好管理,认真思考之后做最正确的引导,老师也一样,每一个决定都需要家校的共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