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知道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为什么却还是不得志?

这篇文稿,通过整理我对一位朋友问题的回答整理得来。

我觉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得志”。

就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说清楚的的,有两点:

第一,知道越多的为人处事道理,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他为人很成功,而不是他更容易得志。

第二,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志,要看当时的时代需求在哪里,而不是为人是否成功。古语讲“时势造英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也许你觉得,高官厚禄就是得志,或者能够一展心中所学才是得志,又或者,为世人所崇敬爱戴才算是得志。同时在问题中,有这样一个前提预设:知道越多的为人处事道理的人,越容易得志。

​孔孟二人,不论从这三个方面那个方面来讲,都至少有一方面,是得志的。至于在金钱、权力、名望和德行等方面均“得志”的,也许古往今来也只有王阳明一人吧。

先说孔子。孔子是鲁国贵族出身,本身是不缺地位名望和金钱的,况且孔子还曾经在鲁国执政过,位极人臣。不知道这高官厚禄一条,孔子得志否?

孔子自觉在政坛不能伸展自己的志向,认为在当时那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中唯有恢复礼制才是自己的归属,所以他才开办私学,广收门徒,以“仁”学说教化弟子,周游列国,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礼坏乐崩的时代注定不会重视礼制,所以孔子在对官方宣传思想这方面无疑是不得志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子路、子贡、子张等各国勋贵都尊其为师,如此规模的办学,可谓空前。不知,从向民众宣传自身思想方面,孔子得志否?

孔子的弟子对待孔子一向敬重,子贡曾经赞叹孔子的学识无边无际,子路那样暴躁的脾气,在孔子面前更是恭恭敬敬,不敢越礼。至于孔子后世的地位,看现在山东曲阜孔家子弟的规模,即可略知一二。不知,在受世人爱戴的方面,孔子得志否?

再看孟子。孟子后半生都在以客卿的身份游说于诸国之间,但并未为列国国君所重用,在高官厚禄这方面,孟子可算得上是不得志。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仁政学说,虽然当时没有一个君主肯重用孟子,但是孟子的仁政学说依然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当时有一个小国叫滕国,滕国国君滕文公曾经多次拜访孟子,求教治国之道。在滕文公即位之后,就以孟子的思想治理国家,十几年的努力下,滕国名声大震,成为享誉列国的“善国”。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孟子在施展心中才学方面,可算是得志的。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在齐国“稷下学宫”盘桓多年,为齐王所敬重,同时在各国贵族中名望也不低,是各国的座上之宾。不过在民间名望,却是远远不及孔子。所以在名望和受爱戴方面,算不得得志。

分析过孔孟是否得志的问题之后,我们能够更加肯定的是,他们两人为人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他们的思想与那个时代需求不一致,所以注定会受到时代的压制,和也就是我们大家看来的不得志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孟子 (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 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
    珝兮阅读 745评论 0 3
  • 四书之《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
    子正书院阅读 676评论 0 4
  • 事件回放 映前广告遇上较真市民 201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戴女士以32元的价格,通过网络购买了位于南京绿地中...
    众智云阅读 186评论 0 2
  • 表妹与我,两人相差三天出生,我大。 从我记事起,我们俩就一直被亲戚朋友们对比着。比身高,比长相,比成绩。。。表妹是...
    鱼尾纹DD阅读 442评论 0 0
  • 广州的冬,更深了,风中带了爽朗的意味,很喜欢冬天,冷的刺骨,但总有处留存在着微暖。 晚上回家的轻轨上,身后的男子跟...
    不停杂货铺阅读 2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