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2017年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中标药品动态调整结果的通知》。
通知指出,经动态调整后,上海市场新纳入了621个产品,同时有381个药品放弃了中标资格。381个弃标产品中,齐鲁制药、华北制药、恒瑞医药、莎普爱思等企业赫然在列。根据上海阳光采购网的通知,此次调整结果自2月1日起正式执行,至下一轮动态调整结果执行日止。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药企弃标的新闻了, 在2017年6月,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出公告:对企业主动申请撤网的424个品规药品予以撤销挂网;此次弃标企业包括华北制药、修正药业、济民制药、神威药业、武汉人福药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等。
为什么药企频繁弃标,这种现象频发究竟有何共同原因,且听云南怀信CSO平台创始人之一聂昭鸿老师解析。
众所周知,医保资金是医药市场的最大购买力,而医院是医保资金最大的消费场所,药品弃标不能进入医院销售,意味着药企放弃了当地的医保市场。
在我国,药品想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销售,招投标是必经之路。政府导向的药品招标,是企业销量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产品如果无法进入到招标范围内,就意味着产品在医院无法销售,也就意味无法产生销量及利润。
知名医药培训师、OTC营销策划专家聂昭鸿老师分析:各省市弃标产品中,多为常见药、低价药,药企之所以选择弃标,是因为随着药企原材料、能源、动力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招标采购越来越难以满足药企的盈利需求,使企业无法承受,只能被迫弃标,被迫选择放弃市场。当常见药、低价药放弃了医院的医保大市场,药厂将会因为控价导致无法盈利而将产品停产。虽然控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会变相的导致百姓在医院用医保买不到疗效好价格低的常见药,买药时还需注意听医生有没有说 “这个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但是医保不能报”,判断下是不是社保外用药。
聂老师指出,医院并非药品销售的唯一渠道,如果公立医院被放弃,那么企业的营销方式将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民营医院、全国连锁医药企业、诊所都将成为处方药下一步争夺的市场。
图表数据资料整理自《2017年医药行业医保政策专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