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却没好报 你可能干涉了未知的因果(原创自传体小说)


好心却没好报  你可能干涉了未知的因果

 

讲个故事吧:一人见庙里的佛好自在,每天都有人来烧香,也想尝一下当佛的滋味。 佛说可以,但你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要开口。他同意了。 一天,庙里来了一人甲,烧完香离开时掉了一袋钱。 一会儿来了一人乙,看到钱就捡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准备乘船的年轻人丙来到庙里,刚好碰上返回庙里找钱的甲。甲以为是丙捡了钱,两个人缠打起来,乱成一团。 这时,当佛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开口说,钱是乙捡走的,乙刚刚才走。 甲于是连忙追了出去,年轻人丙也随即离开了。 当佛的人得意洋洋,以为自己做了大好事。可这时真正的佛对他说: 你知道吗?掉钱的甲是个富翁,这些钱对他而言不算什么,但捡钱的乙正需要这些救命钱给亲人看病;刚走的年轻人丙所乘坐的船正因海风下沉,可若是之前再与甲多纠缠一会儿,他就能因错过沉船而保住性命。 所以,你真的做了好事吗?

 

你只是一个,我心很好,我心很善。然后你帮助了一个什么人,那你后面的所有的因果,后面所有会发生的事情,你未必会知道。前面他为什么会经历这个灾难,你也不知道,所以你只是当下帮助了他。但是呢,你后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可能是他的冤亲债主提醒了你,你也不知道,你只是觉得我最近怎么这么倒霉。可是你会永远不知道吗?不会的,你过世到中阴身的时候,这一切你都知道了。

 

你要说啊,我帮助了那个人,结果我遇到了那么倒霉的事情,然后呢,那个让你倒霉的人,跟你就有了冤结,所以你等于是卷到这个是非里头了。那你说,我师父就跟我说,千万不要帮任何人,因为我会被卷进去。不是,我不是不让你帮任何人,而是我要让你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是我们确实是要帮忙,我们确实是要有发心,但是你现在稍微有一点智慧了,对吧?

 

那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明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说我不明了,我就是发心,我觉得你这个发心就是很愚昧的,这就叫愚善。那我们过去,其实有的心它是清明的善,但是呢,这个是不是愚善,主要看他能不能经得起检验。一说经得起检验是不是你们就虚了,我说,你因为帮他而蒙受了更大的损失,是你想象不到的损失。你只是帮他的那一刻,你觉得自己很有道德感,我很有道德感,我是一个好人。我再说一遍这个觉受很爽的,尤其是对有善根的人来说,这个觉受很爽。你心里面会觉得,那种自我很高尚的那种感觉,很舒服。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你发现了,自己帮他产生了更大的代价。比如说农夫与蛇的故事,对吧?被蛇咬了,那这时候就可以检验你的善,是真善还是愚善了。所以师父是希望你们真善,真善是什么?清清楚楚的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你们要知道,其实你要决心帮助任何人的时候,这也是你的业,对吗?它可能是给你一个,成就善业的机会。但是善业、恶业都是业,所以一定要看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在你还没有跳脱出来的时候,你自然会在善与恶的这种分别心当中去做事情,那么既然你在善与恶的分别心当中做事情,有这种我去帮了他这种的觉受,这种想的时候,那你自然要明白说,这里面一定会有承担。为什么会有承担?就是那种苦的承担,不是。那你说是不是菩萨就没有承担,菩萨也有承担。但是呢,为什么菩萨的承担对他来说没什么?而你的承担对你来说有什么?因为你的心有苦受,你没有到那个次地,就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受不了,你生气,你会做出反应,但菩萨不会。或者菩萨他即使是做出的反应,他做出的反应也是智慧的,对对方有利的。但是你做出的反应就是非常情绪化的,你是被牵引着的,所以这就是凡夫与菩萨的区别。

 

菩萨他的那个境界,他做什么事情,他是把因果看得清楚的那一个。他虽然没有了知百分百的因果,但是他心里面是百分百接受因果。他的心的境界,在帮助这些人的时候,他对于因果更加的知晓的情况下,他不会像我们的情绪这个样子。所以他自然后面所有发生的一切,他都预见到了。可是他依然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我们是前面的因果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反正这个当下我觉得我要做一个好人,我很爽。那么修行了以后,这些道理师父教你们,以后该怎么行善就很简单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古代,算命一直都是一种精英文化行为。随便举出古代研究易学命理的人,都是些牛人,不是大文豪,就是大哲学家。比如...
    DUU_e50f阅读 14,957评论 9 27
  • 昨天收到朋友甲的信息,问我最近和朋友乙联系过吗?我说没有。 朋友甲说:“上次说好的,乙已经报名参加这次学习了,可是...
    常清净阅读 457评论 2 1
  • Day 1 №1 导读 当听到我的专业是心理学时,不少人会说“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吗”。我往往会吐吐舌头告诉对方“...
    Jean_zz阅读 3,053评论 3 32
  • 十四讲→序 内学三藏,浩如烟海,学之不有其方,而欲得其门以入者,莫不戛乎其难也。业师雪庐老人,昔创大专佛学讲座,每...
    郑惠2018阅读 2,082评论 0 1
  • 离幸福很近22——第二十二课 胜利道歌讲记 (索达吉堪布《离幸福很近》原文) 思考题 1、在传讲《大圆满前行》之前...
    青城_be51阅读 6,87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