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注——老当益壮黄汉升
老兵不死,只会逐渐凋零。不得不说,某款游戏还是将老将黄忠黄汉升的性格体现了出来。
黄忠,生年不详,死于220年,字汉升,亦作“汉叔” ,南阳郡人,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蜀汉名将。
说起老将黄忠,年近六十能与壮年的关羽大战,三箭夺了关羽,最后一箭故意射在关羽的红缨上,真正的“三国第一神射”。
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列!”在《侠肝义胆关云长》里写到过,关羽曾不愿接受将印,正因为黄忠,尽管黄忠武艺了得,但他仍认为黄忠是一名老兵,当然其中有其傲慢的成分,关羽称黄忠为“老兵”,而不称“老将”,就如同刘巴当年称张飞为“兵子”一样,是对武将的一种蔑视。而关羽作为一名武将,这么称呼黄忠,则是心里并未将黄忠当作一名大将看待。“老”字则明确表明,此时的黄忠,确实是年纪很大了。
黄忠获封后将军的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按照古代的年龄标准“七十曰老”,说明黄忠当时至少有七十岁的高龄了。
在动乱的三国时代,黄忠登场的时间是比较早的。初平元年(190年),刘表单骑平定荆州后,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子刘磐,驻守长沙一带。稍微计算一下时间,就可以得出,这么早登场的黄忠,其年纪已经有四十岁了。
刘磐在长沙侵略孙策领地时,想必黄忠也参与其中,但悲剧的是,刘磐没能在孙策的手上占到很多便宜,黄忠也就没有什么耀眼的战功可言了。
四十多岁的黄忠没能很好的建立功勋,在外也就没有什么威名可以远扬了,以至于曹操在领导荆州以后,并没有将黄忠吸纳到麾下,仍然让其驻守在长沙,归长沙太守韩玄管辖,这个时候的黄忠,已经快六十岁了。
刘备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因为髀肉复生而感叹自己功业未立,在六十多岁的时候表示能活到这个年纪差不多就够了。而黄忠在别人活够了年纪里,还寸功未立,想必他在感伤的同时,也是非常着急的吧。
武将的价值要在战场上体现,要是没有仗打,也就意味着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黄忠这个人还是幸运的,在晚年的时候遇到了刘备。而黄忠的晚年,恰逢刘备事业的上升期,在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时,黄忠得以加入刘备。
尽管如此,黄忠战绩匪浅。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驻阳平关(今陕西阳平关),在汉中与曹操军队对峙。黄忠随同刘备出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当时,夏侯渊派张郃去守护东围鹿角,自己率兵守护南围鹿角。张郃的军队在东围鹿角遭遇刘备的进攻而作战不利,夏侯渊便派兵去救张郃,以至于跟随夏侯渊在南围鹿角的曹军将士仅剩四百人 [9] ,但这四百人都是曹军精锐。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将夏侯渊斩杀于南围鹿角。曹军失去主帅,军中扰扰,三军皆失色。黄忠趁机进攻曹军大营,大败曹军。因为黄忠,为刘备收川减少了太多麻烦,同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有一子黄叙,英年早逝,无后。 [12]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后主刘禅追谥黄忠为刚侯。
古有廉颇尚能饭否,也有黄总定军山上斩夏侯。
在刘备的阵营中,黄忠是年龄最大的武将,但他并没有因为年龄大就在战斗时退居二线,反而表现出了比年轻人更为无所畏惧的勇气,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以七十岁高龄建立了非常大的功勋,这种拼命的精神,大概张飞、赵云等人,都会汗颜的吧!
为此,附上罗贯中的评语: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