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小娃的物质匮乏感

春节假期,老公导师来厦门游玩。我们请老师夫妇晚餐。临别时,师母给孩子包了一个红包(四百元压岁钱)。在我和她爸爸多番推脱之下,六岁的孩子却面露贪恋,拿着钱就不愿意放手。任我如何诱导都不同意主动把钱还给师母。我和孩子爸爸很是尴尬,又不好当作导师面对孩子发作,只得勉强收下。

送走老师夫妇。我和爸爸开始对孩子讲道理:多多,你怎么能这样呢?爸爸妈妈都不同意,你怎么就把爷爷奶奶的钱拿着呢,还一直拿着不放手。你拿那么多钱干什么呢?!……

父母你一句我一句,孩子很快就低下头,开始低泣,委屈说“因为我没有钱啊,你们都不给我啊!”

瞬间,我的头脑里闪过物质匮乏感这个词。接到红包的那个当下,孩子感受一定超级好,而被父母要求还回去的那个时刻,孩子一定很矛盾,可是还是坚持自己所想,原来是金钱匮乏感使然啊!所以,所以,这次尴尬,真的是一次信号灯,警示在教养过程中,我在给娃创造了不浅的物质匮乏感!!

意识到自己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确实是在刻意制造物质匮乏感:去超市只能买一样、一天只给一块钱零花钱还间断了许久,买东西太贵了就不舍得买……

一直嘴上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丰盈内心成长的环境,可行动上真真切切背道而驰。

哎,育儿真的就是育己的过程。自己成长过程中,抹不去的物质匮乏感和不配得感,真的潜入现在的生活,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从这个角度,感恩我的孩子,让我觉知到这个目前的我可以透过适当调整就有可能改变的状态。

回到家,老公立刻按照孩子的要求,给了她7张百元大钞放在她的秘密宝盒中(7,是她的号数,她各种爱)。

我也当场许诺,以后只要你还未成年,在妈妈能力范围之内,一定尽量满足。那个当下,我真的抛开了各种限制性信念。

最近在读的书,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写到,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

以下乃部分摘要:

童年的匮乏感影响孩子一生。诚实回应孩子的需求。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满足,也会知道那是你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配不上,将来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丰富的生活。使得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讲一推理由证明孩子不应该提这个要求,甚至自欺欺人地说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可以不满足,但不必评判欲望,孩子自己会形成欲望和现实之间的关联。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长期的匮乏感会逐渐凝固成内心黑洞,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欲壑难填,买再多的名表、跑车也弥补不了。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富足美好的生活。

潜意识和金钱关系的好坏,取决于童年时期父母对待孩子欲求的方式。父母有条理满足时候还对孩子的欲求进行各种评判,甚至附带条件才肯满足孩子,这么做给孩子造成的信念是:我本身不配得,我得为自己的欲求找出充足的理由,历尽曲折后才可以得到。在这个信念指挥下,孩子讲来在事业上即使能简单获取成果,也要搞出点差错,让事实变得很曲折,才符合潜意识的预言。

不要轻易给孩子太多限制性信念。透过后天的觉知重写。在生活中细腻地观察自己对财富的各种感觉:我不配得,或者我必须怎么样才可以得到。当你看到这些信念时候,他们便会消融。当你对金钱、万事万物都不再有信念时,就可以去实如是地活在真相中,拥有真正的智慧。金钱自会随你而来,取之不竭。


最后,自己想说的是我不但在允诺孩子,我更是在允诺我自己。满足内在需要,才能创造内在良好感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