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秀送走了儿子张继保,一个人呆坐在清风亭前。舞台灯光渐渐暗了下来,只有一束清冷的光自上而下打在他苍老孤独的身躯上。地上有影,沉默,压抑得让人心头沉重。他悲伤、空虚、精疲力竭。越想越悲,终于放声嚎哭。
我在台下,亦泪流满面。
二刷杭越《清风亭》。情不知所起,不胜唏嘘。
在过去十年里,我一直在离家和回家之间反复。离家时,没有一刻不想回家。而回到了家,却总挣扎着想要逃出。我的母亲很暴躁,有任何反应都是即时生效的。而我的父亲却总是很沉默。我回来,他默默地接受,我走了,他也是默默地等待。有一次我回家,他来街口接我,夏天的夜晚,人群熙攘,他拉起我的手往家走。那时我已经二十多岁了,不是需要人牵着才能走路的孩子,可父亲的手握得那么紧,好像怕他一松手我就会再次离开。我和父亲很少有情感交流,在印象中即使是很小的时候也没有很多他抱过我的记忆。但那一刻,他拉着我的手,父女俩一前一后沉默地在巷子里穿行,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我是他的孩子。
周桂英在清风亭前认出了十二前无奈遗弃的亲生子,尽述前情,“养父”张元秀一边听一边抓紧了儿子继保的手往自己怀里拉。
中国式的父亲,惶惶不知所措。以为抓住,就不会失去。
或许,在我某次离开的时候,我的父亲也曾像张元秀这样在黑暗中呆坐、流泪。
不敢想。
我也是会遭天谴的人吧。如同张继保。
人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的。张继保又何其无辜,亲娘为妾,大房无子,他一出娘胎就有罪,风雪天被弃在荒郊野外清风亭。若不是那一声啼哭,惊到了正在亭前歇息的张氏夫妇,他恐怕也是入了野兽口腹,或者活活冻死饿死了。他早就死了,是他的怨念一直活着,那个在草丛里嗷嗷哭叫却无人来理的婴儿,长成了厉鬼。凭什么不能攀富贵,凭什么不能享荣华,凭什么要做庶出贱种!肉身长成,獠牙毕现,忘恩负义,换上绝情面孔,撕碎血书,逼死张氏夫妇,与前尘往事一刀两断。他的重生,也是他的死期。最后上天降雷,收了他去,这段孽缘就此了结。
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但依然是可恨的。在他身上看到的自己的影子,都是带着可憎的面目。
历史学家说不能以现代的价值观去衡量古人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古装越剧,距离感都是存在的,除了陶醉于才子佳人的花容月貌,也很难找到内心的共鸣。但父子亲情,孝道伦理,这些却是亘古不变的。那些在黑暗中或是啜泣或是无声泪流的观众,不过是在剧场里看到了自己,他们或是张元秀或是张继保或是周桂英或是张氏。中国式传统家庭长成的孩子都是伤痕累累。
豫剧本的《清风亭》我也钟爱,其剧情的完整和强烈的人物塑造相比越剧本更让人印象深刻,但唯有张元秀这个父亲的角色,杭越石慧兰老师的演绎更让我悲伤和感动,这是一个的中国式父亲形象,心中有对子女深沉的爱,但在人前却绝不肯放下父亲的权威,宁可倔强死去也绝不愿意向儿子低头。月光下清风亭前那个孤独苍老的身影,不为人知掩面痛哭的悲怮,强大的情感渲染触及到每个观众的心灵,已分不清是真是幻,只是无能为力,陪她一起流泪。
六个小时来回奔波四百公里,只为歌哭一场。以后绝不这样看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