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 #梦华录# #归属感#
看剧聊人性
梦华录大结局了,剧中每个人物都可圈可点,因为有性格基础,所以角色都立体丰富。前半段的宋引章就因为频频遇到渣男,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之一,当然我觉得可能之所以受到这么多的关注,也是因为有一部分姐妹有过曾经的经历,或者是担心自己也遇到渣男。那我们今天就讨论一下宋引章之所以之前的人生如此的坎坷,究竟是因为什么?
有人说宋引章巨婴,有说她自私,说她傻白甜,当然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不全面,巨婴不一定会遇到渣男,自私更不会。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没有归属感。
我们可以看她跟盼儿和三娘一起开茶楼的状态,本来三个人是一个小团体,但是宋引章仿佛一直游离在这个小团体之外,一方面她依赖姐姐们,要在东京立足,一方面她在这个小团体中又没有很深的存在感和链接感。平时茶楼都是姐姐们在打理,让她弹琵琶她就弹,让她怎么弹她就怎么弹。但是具体到茶楼的运作,她是没有上心的,有一个场景,她嘴上说我也可以帮忙,但是身体上又没有行动,她不知道该做什么。这里可以看出,她对茶楼的归属感其实比较弱,能做的也只有她擅长的弹琵琶(这点跟后面她成长起来后做了掌柜主动招呼客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跟盼儿和三娘有经营上的不一致时,她的这份弱链接感和无归属感也表现的很明显,大家意见不一致很正常,可以都提出来讨论商量,但是她就一副自己受害受委屈的状态,觉得别人不考虑她的感受和意见,态度强硬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来。结果一度场面很尴尬。因为她的情感与别人是隔离的,所以会有非黑即白的对立感,就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会有圆融和合作的意识。
(反观招娣,虽然她不是三姐妹中的一员,也不是茶楼的股东,只是后来招来的一个打杂的,但是她却能很快的融入这个团体,眼里有活,心里有事。)
所以当引章以受害者的身份跟别人相处时,又更加剧了她的无归属感,在一个团体或者一个地方,总会心里没着没落的,有一种自己不属于这里的感觉。觉得自己不应该做这些,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有没有同感的?)。
因为总觉得“这里”不是自己该在的地方,所以呢,潜意识其实也在不断地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地方,于是这种无归属感又会生出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这时候别人对她一好,或者表现出对她的欣赏和理解,她就一下子找到了存在感,就像终于抓住了救命稻草,急于跳出现在这个“泥潭”。这时候会跟之前的地方和人断的很干脆,没有一点留恋,所以两次都是不辞而别。第二次离开后要琵琶的纸条“琵琶交来人”,我当时看了还觉得口气怎么这么冰冷,后来意识到是她的无归属感导致的情感淡漠,就理解了,并且赞叹编剧的功力,把人性揣摩的透透的,只用一张字条,也把人物的性格表现的很贴合。
然而引章的两次对感情的奔赴也并不是因为真的喜欢,而仅仅是因为别人欣赏自己对自己好而已。你说她有多喜欢周舍吗?不见得。对沈如琢就更谈不上了,甚至有些情景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厌恶。而且在沈如琢家也并不快乐,依然没有归属感。
好的感情应该是互相吸引同时又保留自己的自尊。是喜欢对方的人,而不是喜欢对方对自己好或者对自己的喜欢。这点很重要,这是感情的基础。
喜欢这个人,和喜欢这个人做的事,这是两码事。喜欢这个人,这是单纯的感情。喜欢这个人对自己做的事,那也许只是在对方那里找到了存在感,这种感情基础很不稳固,以后就容易出问题。如果想要了解如何才是一段好感情的,我们回头单独分享。
同时如果对方过分热情、讨好,往往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剧中周舍沈如琢自不必说了,各怀鬼胎,而现实中的欲望比如占有欲之类的。这同样都不是真正的爱情。
同时无归属感的人还有个特点,嫉妒心理。因为跟周围的人没法圆融,所以不自觉得会与别人是竞争关系。这一点表现在看到盼儿头上的红珊瑚发簪,就也想拥有,但是她未必真的喜欢红珊瑚。
所以无归属感的人有时候还会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贱籍的自卑导致的无资格感,又会让引章一心想着摆脱贱籍出人头地,把希望都寄托在权威(比自己能力大的人)和对自己好的人身上,过度依赖别人,而看轻自己(仰仗着别人的能力和别人对自己好,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关系)。
从这里引申一下,父母养育孩子,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归属感。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归属感差,就很容易被别人的一点小恩小惠就给收买了。太轻易的把自己交付出去,就很容易遇到“渣男”,哪怕本身不是“渣男”的,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也会变“渣”。这就是人性,没有好坏对错,很多“渣男”其实也不是本质就“渣”,关系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那么引章后来是如何成长的呢?我们下期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