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梦
清晨的公园,是属于晨练者的。空气清新,鸟鸣婉转,三拨人群在不同的角落,以各自的方式活动着筋骨,开启新的一天。
一拨是舞剑的队伍,动作舒缓而精准,剑锋划破空气,只有轻微的“嗖嗖”声。旁边是练气功的团队,更是静谧,众人凝神调息,仿佛与周围的草木一同呼吸。这两处,都自觉地将音响的音量调到最低,生怕打破了这份晨间的宁静。
唯独那拨跳扇子舞的,是另一番光景。激昂的音乐震天响,节奏强劲,几乎盖过了公园里所有的自然之声。舞剑的微微蹙眉,练气功的暗自摇头,但大家都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默默忍耐着。毕竟,公园是公共空间,需要互相包容。
终于,扇子舞的队伍结束了锻炼,人群说说笑笑地散去。人们以为,这恼人的喧嚣总算可以停止了。
然而,并没有。那台音响依旧在嘶吼,甚至因为人声的消失而显得更加刺耳。它的持有者——一位大妈,并没有随队离开。她独自坐在石凳上,翘着腿,全神贯注地刷着手机,仿佛那震耳欲聋的音乐与她毫不相干。
练气功的阿姨实在无法再进入平静的状态,她走上前,语气尽量温和地说:“大姐,你们队都跳完了,这声音能关了吗?太吵了。”
那位大姐应声抬起头,只是“喵”了一眼,眼神里既无歉意,也无愠怒,只有一种冰冷的漠然和无视。她一言不发,像是驱赶了一只无关紧要的飞虫,随即又低下头,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
这一幕,让所有旁观者都感到一阵无语和愤懑。
我们不禁要问:您这样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公园是大家的地方,“互相谦让”是维系这里和谐的王道。舞剑和练气功的队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克制。而您,在团队活动时开大音量,尚可理解为集体需要;但在活动结束、只剩您一人,且您自己也并不在欣赏音乐时,依然让噪音去强行侵占他人的耳膜,破坏整个环境的气氛,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这难道是为了彰显某种存在感?还是享受这种“我行我素”的特权?抑或是,影响别人是您最大的开心?
这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除了证明自己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之外,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