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波映清明
4月4日,清明节气日。除了传统祭祖习俗外,年轻人也选择在兰湖周边山地水泽处踏青。
毕竟兰湖作为金华、兰溪两城的近郊水域,其交通便利性比较契合游客在清明节“出城不远离”的空间需求。而就季候而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三江平原向汤溪山地的过渡地带,决定了植物生长的多样性。这是不是正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限于知识,还无法用确定性的文字来解码。还是用眼睛见到的植物来说明吧。
曾经如春神金妆般穿着的油菜花已大体完成了多幕剧的演出,由青茎到嫩头依次绽放的花朵无一例外地把花瓣交给最亲近的田地,化为春泥。取而代之的是拔节抽穗的冬小麦,一畦畦青穗在微风中积极舒展,宛如流动的碧海诗行。“清明麦吐穗,谷雨麦怀胎”,兰湖堤坝外的麦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丈量着春天。
同样,紧靠东面堤坝的樱花树阵,除晚樱继续展示硕大、重瓣的英姿外,其它樱花品类在暖阳中分批次与粉丝们告别。粉白的花瓣飘落,随人造的小溪一层层漂流,宛如不紧不慢的流动诗笺。惟有堤坝与湖泥结合处丛生的迎春花,从立春到清明,始终保持着处子的优雅。鹅黄花盏在无人处静静燃烧,用两个月的光阴编织时光的花布,动情触摸几番,恰似当地村民骨子里的温润与坚韧。
兰湖这长达七十二小时的天幕,是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晨起,薄雾如宣纸上的晕染;正午,云隙漏下的光束似飞白笔触;傍晚,层次不那么分明的云团在湖面投下深浅不一的墨块。这种变动不居的天光,让你我经历的每个清明都成为不可复制的孤本。
物候的更替,暗合着古老的节气密码。小麦抽穗时,金鲤和白鲫开始在岸边草丛里产卵跌籽;樱花落尽处,紫云英悄然铺展着紫色的霞云;迎春花的明黄尚未褪去,湖心岛的二月兰正蓄势待发。清明期间,兰湖及周边空气负氧离子峰值达每立方厘米以数千为计,这是春天撰写给赤山大地的情书。
一只只游船划过水面,惊起的水纹里晃动着整个水杉的倒影。兰湖的清明,是物候交织的诗,是大自然馈赠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感受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四、因你而精彩
人走得再远,也未必能掌握整个大千世界。就像黄龙的景致无法在四川之外模仿一样,人类心灵的澄明必须靠自我实现。我们这些普通人先去兰江级别的兰湖好好地沉淀!
了解了水杉在秋天落叶,才知道雪松和樟树的常年绿是各自在四季里悄悄地变脸。知晓了山地水库雨水的重要,才会珍惜人工林的来自不易,明白了泉水的流程必须进行森林的千年打造。每一代人要吸收前人尊重自然治理江湖的经验,学会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另外,下游水稻种植的大面积恢复,需要觅得比兰湖面积更博大流量更充沛的水源,自西向东而来的马达溪的水啊,将是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生命线。
一个前半生把目光投送远方的人,后半生走的道路会越来越平坦。一个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并从中获得智慧的人,克己求变的内心会越来越强烈。我们因春景而感动,也因兰湖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