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第368天(20191025)
无用的道理
近来女儿一直在追一部电视剧《空降利刃》,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经常去军营的缘故,女儿对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都很热衷。她每天午饭、晚饭期间都会兴高采烈地看上一段,然后再去休息或学习。有时周日偶尔也会忍不住看上一两集。前两天爱人和我交流,说女儿的高三生活有些太轻松惬意了吧!
昨天晚上,陪女儿学了会儿数学,随后借题发挥,和她说了说当下的时间有多么宝贵,错题本的重要性,曾经的我在高中时是如何拼命学习的,以致于过了20多年,许多公式还都烂熟于胸,以及任何远大的目标都是不会轻易实现的,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建议她要争分夺秒地利用好时间,尽量不要再去看那些连续剧,太耽误时间和精力了。感觉自己说得很轻松、很投入,脉络也很清晰,猜想女儿一定是已经听进去了,相信会对她有所触动。我见她似乎一直都在很专注地听,我也对自己的这一段劝导很满意。
早起在厨房做早饭,女儿起床后没有像以往那样和我用玩笑的方式打个招呼。我想一定是晚上学得太晚了没休息够。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爱人对我说女儿中午哭得很委屈,说每天只是吃饭的时候才放松一下,每天自己也在很努力地学习,也没有浪费时间,同时也更加知道时间的紧迫性,说我似乎把她所做的一切都给否定了一样。爱人听了,从她的角度开导了几句,女儿才逐渐平静下来。
听了爱人的话,我陷入了深思,昨晚的自己有些太自以为是了,以为都是为她好。现在想来,所有的道理都是多余的,都是苍白无力的,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烦恼。孩子已经是高三的学生,我说的所有道理她都懂,她有自己的学习和休息的方式,我又何须妄加干涉呢?
一直以来,和女儿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讲道理都起不到什么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结果。看来,讲道理并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我要把它丢到角落里。(宏光)
内心的富足
读先生昨天的随笔,看到那句让女儿感觉很不可思议的话,她的同学说“自己被爱的时候就是在父母给她打钱的时候。”读后,内心有着莫名的心痛,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听到这句话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或许他们会认为金钱方面的富足会减轻无法长时间陪伴孩子左右的遗憾,但我始终认为物质上的补偿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
这让我想起了女儿曾经和我谈论过的事情,她认为自己的好朋友很夸张,买20支水笔花了100多块钱,据说是日本造,好用!而她自己在淘宝上买水笔,四五十支才20多块钱,也挺好用啊!为什么非要追求什么名牌,非要用那么贵重的?女儿说好朋友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还经常出差,估计是一种补偿,可是这种做法特别不恰当。而像这样的例子,女儿能举出很多很多,比如有一次在开元旦联欢会的时候,她被请到别的班去演出,那个班的同学都举着手机拍照,结果一看,一水儿的“苹果”;比如她的好朋友双十一晚上不睡觉,就等着零点抢购,一双鞋打折后900多,要用他妈妈的卡付钱,他妈妈嗯了一声倒头接着睡觉;比如她的同学答应妈妈不去泰国旅游,但是条件是暑假要使劲儿地逛街,买喜欢的东西……
如今,像女儿同学这样的孩子太多了,“独受专宠”,在蜜罐中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孩子想要拥有某件东西,即使再贵,爸爸妈妈也会尽量满足。那我不禁要问,上述一些父母的做法,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呢?
写到这里,我想到几年前发生的机场弑母惨案,一个24岁的年轻人,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时,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可见,教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真正的富足是发自内心的,追求内在心灵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富足,而非对于外物的依赖。只有当我们对外在的依赖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才能越来越感受到幸福和富足。一如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闲的歌声,余音缭绕,至今不泯,令人沉醉。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一杯清水,父母的灌输和引导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富裕的生活需要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与付出,幸福的生活来自于我们精神上的富足;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孝顺,怀有感恩之心;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珍惜生活,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给予孩子获得平和、喜悦、快乐以及爱的能力……如此,孩子才能健康、积极地成长。(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