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开放排头兵姿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南粤大地,冬日如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亲临广东考察,为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把脉定向、擘画未来。从梅州的红色热土到广州的创新高地,从金柚飘香的果园到科创融合的展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灯塔照亮前行之路,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注入强大动力。

一以贯之的改革自觉,彰显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这既是历史的定位,更是时代的重托。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面临新挑战,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这记重锤敲响了新时代再出发的号角。从探索"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到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制度型开放到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每一项部署都在传递鲜明信号: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东唯有以"杀出一条血路"的闯劲,在产权保护、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等关键领域敢于啃硬骨头,才能继续当好"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者。

创新驱动的发展逻辑,锻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察看中,总书记特别强调"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广东拥有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理应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示范引领。既要让"创客"们在实验室里点燃颠覆性技术的火花,也要让"链主"企业将专利转化为产业链的护城河;既要让独角兽企业在数字浪潮中乘风破浪,也要让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焕发新机。梅州金柚从"土特产"升级为"全产业链"的实践启示我们:科技赋能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里的提质增收,是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攀升。

湾区协同的宏大视野,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新图景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的重大责任,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总书记的辩证思维指明方向。大湾区不是简单的地域拼接,而是规则机制的"软联通"、科创要素的"硬协作"、市场一体化的"深融合"。粤港两地从"前店后厂"到"科创共同体"的升级,珠江口从地理分割到"黄金内湾"的整合,都需要广东发挥"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唯有打破行政壁垒、深化司法协作、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才能让湾区真正成为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的蓄水池,让"一国两制"在新实践中绽放更耀眼光芒。

红色根脉的时代传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

总书记在叶剑英纪念园的殷殷嘱托意味深长:"伟大成就建立在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之上"。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现实的警醒。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关键在于打造"党性过硬、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更要时刻绷紧全面从严治党这根弦,把正风肃纪反腐贯穿权力运行全过程。只有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才能充满活力;只有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改革开放才能行稳致远。

岁末年初的实战号角,检验落实力的关键时刻

总书记特别叮嘱"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这是对抓落实的刚性要求。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每一项都是民生所系、发展所依。政策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蓝图也需要实干家一笔一划绘就。从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征程,从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到百姓餐桌的烟火日常,广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广东唯有牢记嘱托,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方能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继续引领时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这既是总书记的深情厚望,更是南粤儿女必须交出的时代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