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买了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真心不错。每一篇文章的知识都很精华,需要自己下来花很多时间整理。先放一部分,后面的学了再更新。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 理性与情绪
如果把人比作手机,理性只是表象,真正驱动一个人的,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当你情绪冲动的时候,比如你陷入爱情了,你被愤怒、被恐惧控制了,就好像手机系统崩溃了,所有的 App 都全废了,你所有后天学到的知识、技能,获得的理性,都没有办法说服你,唯有情绪驱使你行动。
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我期待以后科技水平发达了,想学什么只要在大脑里下载个APP就能掌握一项技能,一门学科,一个领域。
为什么作为产品人,要对情绪这么重视?
因为用户是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学会读懂用户情绪,是了解用户的首要途径。
- 愉悦与不爽
四种最基础的生物性情绪: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先说说愉悦和不爽。
愉悦就是被满足,不爽就是没有被满足。
一种綳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一种需求被阻断,无法被满足,这种感觉叫「不爽」。
不爽有很多种,你可能会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烦恼、茫然等等,但本质上,都是因为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比如你在某外卖上下了一个订单,但是外卖迟迟不来,这时候你就会烦躁;而如果外卖小哥不仅不来,还直接把你的订单标记完成,导致你钱货两空,这时候你就会生气,悲伤。想到要投诉这个外卖小哥,但是找不到投诉的按钮,你就会感到茫然,抓狂,烦恼。
再比如你下载了一个 App,有又臭又长的注册流程,密密麻麻的字段需要你填写,你看第一眼,就不想填了,直接走人,这是厌倦;
接上文,如果这是一个炒股软件,你是打算注册了以后在股市赚大钱的,这时候你需要花费耐心,一点一点老实填写,那么你就会感到痛苦。不仅痛苦,你一边填写,一边感到厌倦,烦躁,但是为了目的,你必须克制。
所以,利用「愉悦」和「不爽」的尺度,你可以衡量一个产品做得怎么样。
你也可以度量,你和一个人的关系。
对方是不是懂得你的满足和不爽,你是不是懂得对方的满足与不爽。如果彼此都不懂,又无法给予对方的满足和不爽,其实,这就是一段勉强的关系。
你还可以用来探索你自己的天赋。
你做什么事情会感到满足,你遇到什么事情会感到不爽,必须要纠正过来才会感到愉悦。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其实梁宁老师的文章体现了一个思路,你学到的知识,应该尽可能多地用到不同的领域。这跟李叫兽建立知识体系的办法很相似,本质上是八个字,「举一反三,知行合一」。
- 思考题
1)有哪些你觉得即使吹得天花乱坠,也用起来感受不好,很勉强的产品?
- 刷脸识别,看起来高科技,其实识别度很低
- 谷歌眼镜,看起来很美,但实用度很低
- 苹果的电池,别人家电池两天一充,你家电池一天两充,寒冷环境下还喜欢自动关机
- 宣传很好,明星阵容的烂片
- 微博的广告和乱序的 timeline
- 今日头条推荐文章,听起来很好,人工智能,机器算法,但是你必须很小心地,不要误点一些你不想看的东西,不然机器就会以为你想看这个,拼命推荐给你了。
- 几乎所有产品的升级请求。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很多都是越改越回去。这里面以 Windows 为最,总是强制要求升级。
- QQ的红包提醒功能,群里一有红包就弹窗提醒你,神烦。
- 很多宣传很好,文案写得动人的培训课程
- CCtalk 令人抓狂的登录功能,绑定N次手机号,下次还要继续绑
- 一些智能(zhang)家居用品,比如指纹锁。有没有考虑过指纹锁没电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先给指纹锁充电才能解锁?
- ……
2)有哪些你用起来很爽,每一点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产品?
- 喜马拉雅的「上一次登录」功能,像我老是忘记之前是用什么账号登录的,它可以主动提醒我,这一点很好
- 微信的聊天和朋友圈功能,这个不用解释吧
- 哔哩哔哩的弹幕功能,同理网易云音乐的评论,起点读书的「本章说」功能
- 语音宝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在整理语音内容的时候很方便
- 即刻的内容选题
- 得到的学习氛围,评论率很高,而且质量不错。我总能从有些评论里获得启发,或者额外学到东西
- 锤子便签 ,在写一些短小的记录或文字的时候很方便
- 简书的 Markdown 写作功能,要是能支持 CSS 编辑就好了,有一个插件可以一键嵌入CSS,这样我不管在哪里写作,都是同一个 UI 了。
- 潮汐 App 用来冥想很不错
- 谷歌和百度,谷歌自不用说,百度有时候也能对谷歌进行补充,比如搜索一些国内的资源
- 小Q画笔的标注功能
- ……
3)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
在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的时候想到的,我可以长期维护一个「好产品需求库」,把好产品的亮点功能,倒推出需求文档保留下来,以后要用的话,可以迅速启动。
注意收集用户的抱怨,想想如果是自己,该怎么设计。所谓的「坏产品案例库」。
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是不是可以从这样的角度设计产品,想办法激发用户的情绪,并进行引导?我知道有些 App 在启动页上是花了大工夫的,比如 Uber 启动时会播放一个短视频,简陋一点的会配很符合 App 气质的海报。不过这个利用层次比较浅,只是把用户进行了一次「激活」而已,有没有什么更高级,更全局的用法?我想一定有,只是我很少从情绪的角度思考过,也就谈不上了解多少例子。
那么有哪些利用或激发人的情绪的例子?
- 小红点,小红点+数字
- 「立即报名」按钮(其他的有抢购,立刻下单,马上下单……)
- 网易云音乐的播放界面,CD机
- 迅雷下载完成时愉悦的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