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已是十月,北方的夜晚降临的很早。风歇息了,日落不到半个时辰,它就已归宿于屋檐下。天凉了,奔波一白天的风也想寻避风处卧上一夜的。比如旷野的草丛中,山坳里,但想必屋檐下是它最钟情的所在。我这样说,是我喜欢风吧,我想它离我这位于顶层的阁楼近一些,我有屋檐,我想听它梦中的呓语。风的呓语里会有什么呢?它白日的扫荡,它在森林的上空看到的层林尽染和落叶纷纷,或者它关于秋风无情之说的辩解。它会辩解吗?我会理解吗?

就如此刻慢慢升起的这一弯新月,它这一路有何思,有何想?月亮是浪漫的,它每天都变幻身姿行走在夜空,丰腴时和纤细时,它的情感是否相同?在这秋凉的月份,它的光辉格外皎洁疏朗,是否是因为在它看来,秋季虽草木凋敝,然而那枯枝裸干自有其如墨迹勾画般的韵致。月辉里,我在楼下的玉兰花树下抬头仰望,夜空因那些枝丫而有了横斜曲直的脉络,而月辉,令这些走过繁盛的枝丫在硬朗之余罩着一层高洁的清冽。那玉盘则因枝丫的线条而更具平面的触感。它们是多么的相得益彰啊!一个在唱:“蓼花汀上西风起。”一个在和:“一叶小舟烟雾里。”

多么美妙啊!心存美好是一件美妙的事,能让眼中的自然与人世都富有温情,令人留恋。在季节的运行中,秋尾随在夏日之后,由繁花似锦到落木萧萧,由五彩缤纷到苍茫单调,由热烈到清冷,自然在秋天走向了凋敝。虽然这种凋敝是一种过渡,但是它影响到了生活在自然中的人。尤其在我们这个有着天人合一文化传统的民族,自然的变化在人们感受上的作用力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

文人士大夫悲秋始于宋玉。他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可以说是悲秋主题的滥觞。历朝历代文人“悲落叶于劲秋”的词句不断涌现,比如唐杜甫登高》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虽有些消极,却不乏审美情趣。对于此样文字,大可不必沉湎愁绪不能自拔,就如我们遇到波折坎坷,总要在心里存着希望。春天总还会到来,就像太阳每一天都会升起一样。

一楼一位大娘春天架起的篱笆上两个葫芦的轮廓是那样可爱,它们肚子里藏着多少种子啊。而在农村,更多的葫芦和从耕地里收获的谷子、玉米、高粱则贮藏在仓库。与其感伤颓唐不如回顾总结。此时,你若硕果累累,金玉满库,名利双全,尽可对月举杯娱庆。你若所得胜少,甚至经历了很多挫败,请不要气馁,因为那是无济于事的。将不如意和痛苦作为人生的阅历吧,学会接纳,将它们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勇于玩味那苦涩,就是一种收获,那是一种生命不屈的姿态。常常,我们抗争,努力变革,却未必都能够见到如愿以偿的结果。但我相信里尔克的话: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去寻找新的成长缝隙。心存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

秋之心里就存着希望,因为它的双手捧着金灿灿的果实。大地几个月的休息,就是在孕育新一轮的农事。那我呢。经历了春夏,这个秋天我真的收获甚微,凄凄惨惨戚戚,是于事无补的。此时那弯月已近中天。夜渐渐深了。我该回房间了,桌案上的笔纸在等着我,秉烛继续写我未完成的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秋深处,不堪落红无数 在描写秋天的句子里,尽数秋的萧杀、凄厉景象的,恐以这一段文字为最: 概夫秋之状也,其色...
    绿杨天阅读 419评论 2 1
  • 好久没有写东西了,说是写东西,其实就是想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记录下来,等到闲暇时候,可以去看一看,回忆一下自己的曾...
    江北苦修阅读 336评论 1 4
  • 秋已至。天渐凉,人添衣。这是个写诗读诗的季节。尤其是适合中国文人抒发情怀。 我是文学的“槛外人”,但总有...
    洁言洁语阅读 234评论 0 1
  • 今天心里有些不平静,可能太过于浮躁了,也许到了秋天,千古言秋,人心浮动,总有那么一些古文人留下的感伤。 因了秋...
    君不见victor阅读 177评论 0 0
  • 正月七日的登高之作 (晋)张望 玄云敛夕煞,青阳舒朝愥。熙哉陵冈娱,眺盻肆回目。 正月七日登高侍宴诗 (北魏、东魏...
    微笑_7a05阅读 1,30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