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在你的一生里总有出场机会。
自卑感本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常常因为我们对它的不同解读而给生活带来麻烦和桎梏。追寻自己自卑的本源,发现造成自己误读的影响因素,并修正自己对它们的看法,放下自卑。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带我们去深入了解什么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的来源于哪?自卑情结出现的情境,最后带领我们掌握超越自卑的方法。
自卑情结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通俗易懂的讲,就是不管是身体上,心理上还是能力上的缺陷或缺点当我们选择以逃避方式去应对时,自卑感就在我们内心扎根了。例如我们不敢在公众面前演讲,会紧张会心跳加速会语无伦次,都是我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的人就选择了逃避。那就是自卑感在心里作祟。
作者列出了自卑情结来源于以下四方面
一,你是如何解读自己的生命意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人类都是生活在意义之中,对一个物品或事件加以区分或交流,与人产生了联系,这就是人所赋予的意义。每个人对自身的感知,理解,归因不同而给与自己生命不同意义。当我们解读生命意义出现误解,就会产生自卑情结。
二,童年的经验容易引发自卑。当一个孩子生理有缺陷时,那么他将很容易经受苦楚和陷入对自身缺陷的过度关注中,除非有某位亲近之人的引导,否则他们很容易过度重视缺陷,而忽视自身拥有的其他与常人无异甚至优于常人的地方。其次,过分被溺爱的孩子,因环境改变而试图左右他人,而无法融入与他人合作中。再次,那些从小被忽视孩子,无从得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与善意的能力。
三,家庭的影响。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便是让孩子在生命之初便体会到信任“他人”的价值。孩子信任母亲与父亲,是他一生信任起点。
四,学校的影响。关于学校,与教授知识和谋生手段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引导孩子们更多合作而非竟争关系的教师。单纯的批评惩罚与"鼓励"只会让孩子过度关注自身而枉顾他人。
自卑情结出现的情境有,
在青春期,孩子应该学会将自己看作社会成员中平等的一分子,明白自己贡献社群的责任,特别是学会将异性视为平等的同伴,青春期会给予他们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他们将能够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成年生活问题的答案。在工作中对工作投入有问题人,缺乏的不是职业,而是保证其优越性的捷径。在个体和社会中,最古老的人类追求就是与人结伴。也恰如宗教一直要求信众——“爱你的邻居”,都是要增进我们对人类伙伴的兴趣。自卑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的职业,社会,生活与性中。
那么超越自卑原则就是要,
努力寻找生命的真正意义,建立与众人分享能力,为他人所接受的,把个人意义贡献在对别人有意义的事上,抬起头正视,自卑自然远离你。改变现有的处事模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从而将自己拖出自卑的丛林,实现更美好的人生。
有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逃避隐藏或无视问题的存在。
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擦掉自己所设下的圈套,抬头看看敞亮的天空。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