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用“自我实现”奥秘,完全是为了吸引眼球,更贴切的应该是“自我实现”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征,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有详细的阐述,我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理解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专注”这个词不难理解,一个人的注意力从低级到高级有一个度,从分散到集中,从分裂到统一,低级的注意力是心猿意马,中级的注意力是关注,高级的注意力才是专注,即全身心的投入。
马斯洛是这样说的:“自我实现意味着完全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宠辱皆忘。它意味着不带有青春期自我意识的那种体验。在这一体验的时刻,个人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人”。我在实践中,在其他的经典书籍中都验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专注什么?专注当下,专注你正在做的事情,能让人真正进入专注状态的只能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和未来,因为唯有当下是真实的,当下是专注的着力点,有的放矢,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无法让人专注。
一个人如果能把每一天的每一件事分割成无数的专注,他将能体会到专注的力量。专注的读书,像是跟作者面对面的交流;专注的码字,一篇有自己思想的文章就出来了;专注的工作,就能把握住重点,提高效率;专注的跑步,感觉不到疲劳;专注的睡眠,更容易入睡,休息的更好;连上厕所都要专注,这是对身体器官的尊重。一个人在专注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忽略已经发生过的的东西,更不会去杞人忧天。专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把全部的身心、智慧、能力投入进去,这是自己尽最大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当“专注的现在”成为历史的时候它是“最用心的成果”,预测还没有发生的未来,“专注的现在”将是“最坚实的阶梯”,带我们步入自我实现的殿堂。
专注有很强大力量,强大到你不敢相信,如果想了解的更透彻,可以读一下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读起来稍微有些枯燥,甚至前后会有重复,但是,一旦读懂了,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五个字“当下的力量”。专注要想产生强大的力量,同样也是对当下的专注。
专注是“我想静静”。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想静静”,成了一句玩笑,变成了一种奢望,人生难得半点闲。可是,人对于宁静的追去从未止步过,有人说,看书让我宁静;有人说,运动让我宁静;有人说,喝茶让我宁静;有人说,独处让我宁静,佛说:“我就是宁静”,我们和佛都对,只是境界不同,让我们进入宁静的不是书本身,而是对书的专注;让我们宁静的也不是茶叶本身,而是专注的泡、专注的闻、专注的品;独处的人,通过关闭自己的感官,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或内心;佛也一样,他专注全世界,他无处不专注,无时不专注,所以他就是“静静”。
专注可以驱赶“魔鬼”。人容易被情绪所控制,我们惧怕被负面情绪控制,因为会变成“魔鬼”。人的负面情绪是怎么来的?绝大部分是这样的,要么是对过去的悔恨,要么是对未来的焦虑,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别的东西,悔恨带来痛苦,痛苦带来自责,焦虑带来不安,不安又带来急躁。如果我们能把心腾出一块地方来专注当下,投入到我的文字里,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上(最好是有意义的),就不会有悔恨和焦虑。当你正在修改一个工作方案,就专注地去做,别去想昨天被领导批的体无完肤,别去想一会儿会不会再被骂一顿。只要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算被骂也问心无愧,反而可以让自己反思,哪里需要提高?是能力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要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专注就是这么神奇,驱赶走了魔鬼,不仅让自己心情愉悦,还可以在冷静中改变和提升自己。
专注可以造就“天才”。人的潜能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我们只激发了那么一丢丢,这个世界本没有“天才”之说,是我们自甘平庸造就了“天才”,那些所谓的“天才”,没有一个不努力的,没有一个是懒惰的,没有一个不专注的,他们用一生专注于自己所研究的东西。科学家也好,思想家也罢,牛顿把一生献给了“力”,爱因斯坦把一生献给了“相对论”,孔子把一生献给了“仁”,耶稣把一生献给了“十字架”。可以随便找一个老大爷问一下,这些天才都是什么“座”的,老大爷会说:“是肉做的”。他们不是三头六臂,他们的身体结构跟我们没什么两样,他们和我们有相同的属性“人”,他们的伟大离不开专注,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努力。成功真的没什么奥秘,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
专注,从现在开始,从专注自己的身体开始,给自己五分钟,清空自己的大脑,闭上眼睛,全身心的放松,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气息流进流出,感受气息的温度,感受心脏的跳动,深呼吸,慢出气,感受肺部的起伏,想象一下你身体的每个器官,每寸肌肤,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生命的存在。每天用五分钟关心下他们,这就是在关心自己,慢慢地我们都会体会到专注的力量,“自我实现”需要我们的专注,专注也会帮助我们“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