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孩子爸提出来长找事做,问我意见,回答“随便”。他不要我说“随便”,为了担心的矛盾在以后发生,我说:“不要以后来长做事不顺心,说些什么为了孩子之类的话,不要来了后要抱怨通勤时间长,加班累之类的话。”他保证不会为此作妖,我也不想为此肯定能预见的弊端做太多次的解释。
如此之后,我的回答还是“随便”。如果不是显而易见的好处,如工资高很多或伴侣能有效育儿,我还是不想承担内耗的风险。若要妈妈情绪稳定地教育孩子们,给予爱,是有条件做支撑的,是爸爸要承担很大一部分来自母亲的焦虑,母亲才不会把焦虑等负面情绪投射给孩子,孩子才能获得成长的养分和空间,才能毫无顾忌地向前向外发展。反观我们的家庭,不是这样的,别人都说爸爸带出来的孩子更优秀,因为爸爸情绪稳定,教育孩子时心平气和,我们家孩子爸比妈妈脾气还发得多,比妈妈还不能耐受孩子的情绪,怎么能充当一个很好的容器,怎么能有涵容功能,怎么能提供给孩子抱持性的环境?
再看夫妻关系,爸爸把妈妈“养”好了,妈妈才能轻松育儿,如果妈妈本身一堆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那孩子怎么能在妈妈的情绪之下安全长大,这里说心理安全,当然新闻里也出现很多极端例子,人身安全都没法保障。如果我还要承受一部分来自伴侣的挑剔、不耐受、不和谐,那儿女岂不更遭殃?之前,我的情绪动荡来源于工作(多数稳定)、女儿(主要是做作业)、自身未解决的人生课题,孩子爸来了后,我还要面对另一个人随时随地可能的情绪发泄和三观不合,岂不自招祸端?
本身情感基础薄弱,后续无情感维系,岌岌可危。本来我把他六月初来长谋事的机会当作我们这个小家庭,我们夫妻重新开始的起点,但天不遂人愿,他心不似此心,欲语泪先流。这段婚姻关系里,我一直在降低自己的需求去适应对方,适应这段关系,我一直在觉察有什么是不强求对方改变而调整我自身就能让我在这段关系里不那么难受的。同学眼里的我是一个文艺浪漫的青年,哪个女人不曾憧憬爱与鲜花?如果说不需要那也是在需求表达后得不到满足,爱被表达后得不到爱,事已至此,我更想体验被滋养的关系是什么样子。奢望对方改变吗?几年了都没变,最深的痛在最初那几年,正是青春烂漫的年纪被荒芜度过。妥协大过奢望,归于平静。婚姻八年,异地八年,如果不是孩子,难道还有情感的维系吗?如果需求降低至对方为了孩子负担经济,为了孩子做好榜样呢?小孩子都懂得的不能高空抛物非要从窗口扬扬洒洒,几次劝告不要从厨房纱窗倒汤汁非不改,女儿大了还是穿个内裤在家晃悠,这些都被他解释为从乡里来不习惯城里这一套,难道不是素养问题吗?难道不是自我固执吗?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长期住在一起,更加难以忍受。当然,话说三遍都嫌淡,既然不和谐就离开吧,性生活也不和谐,女人是情欲结合,男人是可以把情和欲分开的。曾经表达过希望在对方想性生活之前可以浪漫些,唤起我的性幻想,而最后,也不过是动物之间的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