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在舒适区与拉伸区边缘不断扩展,才会不断进步。
所以一直在安逸享受的环境中生活,不去挑战新的困难,不去做难一点的事,怎么能够进步呢?
写作就是一件有难度的事,要把大脑的思考变为文字输出,只有思考清晰,文字表达准确才能达成。可是初学写作的小白,很多时候心里想的东西,写成文字就言不及义,远远未达到心有所想、文能通畅的地步,为了解决思考完整输出为文字的问题,只有大量地写作,才能达到想写合一的地步。
如果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自己想清楚了,写明白了,就达到理解的程度了,这个时候,如果再把观点和问题对别人说,让别人明白,你就完全理解透彻了,这种做法,也恰好契合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教是最好的学。
所以写作是理解事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外化为文字,让更多的人看到并认同。
我现在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打磨文字,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
因为我的写作基础不行,所以我的写作之路并不顺畅,我感觉写作有难度,进步缓慢。
看到有人写作一两年就能写文章养活全家,看到有的人三五年写作就月入过万,我只有羡慕,羡慕别人厉害,抱怨自己脑袋不灵光,开悟慢,写作进步不大。
从二0二0年底坚持写作至今,我已坚持写作五年了,但是我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过。
我所写的文章还未达到公开发文、吸引更多粉丝赞赏的水平,所以都是默默写作、暂不公开。
我有工资可以吃饭,写作可以暂时不赚钱。
如果没有一份工作,我的写作肯定无法坚持下去。
有的人为了实现写作养家的梦想,断然辞职,在家码字,在平台上发文,希望短期内就能写文章赚钱养家。我太佩服他们的天真和勇敢了,因为大概率会衣食无着,只能伸手救援才不至于饿死。
我把写作当成长期事业,写作能养家,这种成功大概率会在十年后才能达到,所以我现在除了上班,上班之余才写作,天天坚持写,不追求立即就能靠写作赚钱。
写作是靠积累的,是受到"一万小时定律"制约的,如果写作时间不够长,写作数量不够多,没有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很难成功。
写作积累足够多,实力足够的人,他们就像一个铺设水管的建设者,在水源地与供水点之间铺设管道,当水源地供水了,水管通水了,水笼头打开了,水就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了。
我现在写作,就是铺设水管,让水源的供水点不断拉长,总有一天,我会在目的地打开水笼头,让水源源不断地流淌。
写作或许不像我所想的那么难,只是自己没有达到相当程度罢了。
当十年后,或十五年后的某一天,我的写作宊然开悟,源源不断地输出优质文章,我的经济收入也会大大增加,那个时侯,我就不用担心写作没钱了,随便码字一两个小时,就有几百元的收入,甚至可以全身心写作养活全家,供女儿读大学,找工作,给她们买房支持,给她们创业资助。
有人说,不要做看一眼就会的事,不要做一两年就可以学会的事;要做难一点的事,那种只有少数人做得好、大多数人做不了、十年八年才能学好、利润高的事。我非常赞同。
我的写作,是一场漫长的艰难跋涉,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很难出名,很难有丰厚的收入,所以我要坚持去干,要做为头等大事去做。
现在,我快五十岁,还有一份工资,家庭勉强维持。十年后,我快退休,工资又低,人也老朽了,我希望到时候写作会迎来爆发,我可以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写几千字的文章,挣五、六百元,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现在苦一点、难一点,也要坚持写作,以后老了,我就可以靠写作赚很多钱,过上富足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