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不输宋词的唐代词作:李白和白居易各出2首,却都输给张志和

每天陪您读最美的诗词,品最燃的光影。欢迎关注加转发

不论哪一种文学体裁,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不可能凭空而来直接抵达巅峰的状态。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大家都知道诗这种文学体裁不是在唐朝才出现的,起码《诗经》已经是最大的明证。

词也是这样:这种文体萌芽于梁代 ,形成于唐 ,盛行于宋,句子多数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所以其实在唐代,诗人们就已经开始写“词”了,虽然不如宋词有那么多数量的精品,但巅峰之作同样令人惊艳。

今天就分享5首唐代词作的巅峰作品,其中诗仙李白和诗魔白居易分别贡献了2首,但是最经典的那一首却还是出自张志和的笔下。

李白:2首词把离别的忧伤写的深情

《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不仅可以豪迈浪漫,也可以细腻深情,写起闺怨类的诗词,丝毫不亚于那些知名的婉约派。这一首《忆秦娥》顶真叠咏非常有特色,从而成为了经典的词牌名,就凭这个贡献就能位列婉约派词作的前10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这首词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词中的气象虽然已经不再是李白诗中与人们常见的盛唐气象,但它又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

上片写秦娥的离愁别恨,写的是个人的感受。下片则跳出个人情绪,怀古伤今,把多少年、多少代人间共有的悲剧统统道尽。特别是结尾两句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陵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

李白的《忆秦娥》,写的是深闺中的女人对离别的感伤,就像哭泣的箫声,就像高楼的明月,把整个人的听觉和视觉全都占据。离别是从来不曾缺席的人生过程,在其中感悟并且成长,终究能够找寻到最合适的方式去化解,就像历史的烟云终究消散,离别的忧伤终能愈合。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菩萨蛮》是羁旅行人的思归之作,与前面李白的《忆秦娥》被南宋黄昇并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短短的一首词中,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娴熟且轻松,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在离别中找不到归路的愁绪万千的状态。

“长亭连短亭”堪点睛之笔,臻于绝妙: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寻觅归宿,但归宿究竟在哪里?其实就和旅途中的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样,所谓的归宿都只是驿站而已,只有经历才是自己的财富。请相信:人生的路,没有绝境,只要寻找,总有路可走。人生的情,虽然难守,但总有人陪你终老,再长也不觉得苦。

李白的《菩萨蛮》写的是羁旅中男子对离别的感伤,就像染碧的寒山,就像黄昏的归鸟,所有的心思不过是回到约定的相聚。离别是一段旅程的开始,也是一段心事的发端,只要坚持走下去,总会有团聚的时刻。生活中最真实的幸福,最终都会归于平淡的生活。

白居易:2首词把相思的温暖写的生动

《忆江南》三首: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这是一个系列三首的词作,是白居易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之后写下的。第一首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白居易是切实体验过江南的美好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后来还曾就任苏州刺史,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三阕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最妙的是每一首结尾的感叹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江南好,所以忍不住回忆;江南忆,所以期盼重游;越是期盼,越是忍不住回忆,所以决心要复相逢。

这三句里,除了“更”和“复”有一些诗歌语言的特性之外,其他都非常直白浅显,同白居易写诗的风格保持了一致,但读来就是却一样优美深情。

白居易的《忆江南》,写的是对旧地的相思。一个人一生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总是会在你的脑海里生根发芽,就算在别人眼里只是平常的去处,但对于你而言,故地重游是对相思的一种救赎。

《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词是白居易思念侍妾樊素时所作。樊素是扬州人,汴水、泗水、瓜州古渡口都是樊素回家的必由之路,吴山是泛指江南的群山,白居易借流水与吴山来表达自己对樊素的深切怀念之情。

连用三个“流”字,不仅写出了流水蜿蜒曲折之貌,也象征了词人内心缠绵缱绻的情思。全词以“恨”写“爱”,用最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

无常的世界里,分分合合已是常态,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愿相聚,不愿相离,可仍旧抵挡不住大家分散在人潮里。

白居易的《长相思》写的是对情人的相思。回不去的是曾经,留不住的是风景。每一段爱情当下才是最美好的存在,爱一个人就应该好好珍惜,就算不能常相伴,也一定要做到长相思。

张志和:1首词把人生的悠闲写的入骨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唯一留下的作品就是5首《渔歌子》,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他不仅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画家,曾经将5首《渔歌子》全部画成画作,只是也已经遗失。

但这或许是一种更大的幸运,毕竟画作太逼真容易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倒不如只是文字的纯粹让每个人去领悟,才能够“1000个观众心中就有1000个汉姆雷特”。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整首词只是看似只对渔夫的生活做了平白的概括,但每一个读到的人都可以体会词中的意境。这首词媲美元代散曲的代表之作——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说是写景的巅峰中的王中王。

张志和的《渔歌子》,写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生活,可以是简单美好,也可以是热闹欣喜。有的人喜欢平静安和,岁月静好;有的人喜欢自由自在,随性生活。

无论如何,自己喜欢便好。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在词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唐代,很多诗人都为之做出过贡献。除了以上点出的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和张志和之外还有很多,特别是晚唐的温庭筠更是花间派的鼻祖。

唐诗宋词元曲,这是每一种文学体裁的精品数量最多、上乘作者最多的时代,但并不是说某一种体裁只在某一个朝代存在,这个误区务必要明白。

李太白用浪漫和豪迈写就了诗,却用细腻和深情写成了词,这是对盛世繁华和落寞内心的不同表达;

白居易用直白和冷静写成了诗,却用温暖和相思酿成了词,这是对朝政纷扰和内心安稳的不同期盼;

张志和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一生只留下5首《渔歌子》,这是对看淡沉浮和敬畏自然的最好表达。

这5首唐代词作的巅峰作品,我最为喜欢的还是《渔歌子》的纯净,你的意见呢?你最欣赏的唐代词作是哪一首,欢迎一起探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