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曾说过,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而影响力的构造,一是写作,二是演讲。的确,写作一直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都或多或少需要用到写作能力。写作和演讲都是表达自己的有效方式,尤其在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写作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写作就是一种折磨。阅读或许是轻松的,但是面对写作,总是要苦苦搜寻各种资料素材,就连日常的文案可能也不知道怎么表达。纽约体育作家雷德·史密斯就曾说:“写作是个轻松活,不过是端坐在打字机前,然后割破血管。”
然而一本书揭露了写作的秘密:作家的痛苦被人放大,它是被设下的骗局,是认知上的扭曲,是自我应验的预言,是放弃写作的绝佳借口。这本书就是《写作工具》,作者是罗伊·彼得·克拉克,他被认为是新闻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之一,培养出了包括两位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在内的众多杰出作者。
作者认为写作作为一项技能,就像手工艺人运用工具可以制作出精美手工制品一样,写作者们在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后,也能够轻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写作工具》就是这样一个工具箱,其中包含了四个章节,共列出了50个写作工具。书中引用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散文、非虚构文学,同时也安排了相关问题和练习,能帮助读者革新写作观念、掌握写作技法、扫除写作障碍。
这里就有益习惯,分享以下三个写作工具。
01 收集线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各类素材,如果平时不积累,那到需要写作的时候就如无头苍蝇一般,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尽管现在互联网可以搜集到很多资料,但是在需要用时才去寻找,费时费力。
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你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就这个话题进行收集线索。去关注更多有关这个话题的内容,同时也能和同事朋友进行交流,收集人们的看法。在收集线索的过程中,关于某个话题的收集箱会慢慢变得丰富,当你开始写作这个话题时,就可以有更多的资料可以进行创作了。
在收集线索的过程中,作者给出了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同时进行多个话题的线索收集。毕竟创作者不可能就写一个话题。如果就一个话题进行线索的保存、收集和思考的话,那样子就太过耗时,而且效率低下。除了纸质收集,其实现在更方便的是电子资料,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电子文件夹分门别类整理收集到的线索,也有利于查找。
02 目标分解
其实这点,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用得很多。对于一个大的任务,我们能够通过拆解成一个个小小的任务进行完成,就如跑马拉松一样,路程太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想象成一个个短距离的路程,就不会那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了。
在自媒体时代,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自媒体大咖好像突然就一鸣惊人了。事实如此吗?其实他们在一鸣惊人之前就已经开始默默进行写作了,一天天的积累才有现在的成就。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本书也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作者完成这本书也是通过将其写作项目描述成50篇短文的集合,然后以每周一到两篇的速度去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从每天几百字的日记或者随笔开始写起,慢慢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当有机会写书的时候,也能够及时把握住机会。
03 关注批评的声音
批评分为自我批评和他人批评。当面对自我批评的时候,要学会在写初稿的时候克制自我批评,在做修改时加强自我批评;当面对他人批评时,需要强迫自己写下从中学到的东西,以便运用到以后的作品中。
批评有的时候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所以在开始写初稿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我批评,要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先完成再完美。只有开始了才有可能去完成作品,而不是在开始就因为自我批评而放弃。
在完成初稿之后,就需要进行修改,这个时候可以关注批评的声音,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通过这些批评,可以找出作品的不足进而完善它。
正如作者给出的阅读建议,贪多嚼不烂,可以每周学习一个写作工具,从中找出合适的写作工具加以完善。通过学习书中的写作工具,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写作工具箱,能够掌握写作能力,轻松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