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衡
是否一定要找主内的结婚,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的弟兄姐妹,尤其是在新教当中。在新教当中,女多男少的情况非常严重,而新教又特别强调要嫁给主内的,导致了新教内部大龄剩女特别多。大龄剩女们大多非常虔诚,对爱情有非常美好的憧憬。她们不愿意“屈身”下嫁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很随便地就步入婚姻。
剩斗士越来越多,教会的长老们可愁白了头,担心剩女们嫁给不信主的人,远离了教会,因此也举办了一次又一次的相亲联谊会,牵了无数次的红线。为了强调对上帝的信仰,长老们讲各种各样嫁给不信主的人之后怎么不来教会,怎么生活不幸的故事,强调着远离了“神”,你的生活就会一塌糊涂。
有一个非常绝妙的比喻,一个人站在桌子上,一个人在桌子上,是桌子上的人把桌子下的人拉上来容易呢,还是下面的人把桌子上的人拉下来容易呢?以此来强调“信与不信不能共负一厄”!
即便如此不断的强调,不愿意嫁的始终不愿意嫁。教会为了劝说这群高傲的姑娘,可真是苦口婆心:女人是男人的帮助者,男人需要女人。女人天生就要比男人聪明。再打个比方,爸爸妈妈帮小孩子穿衣服,是爸爸妈妈厉害呢,还是小孩子厉害呢?不用说,当然是小孩子。通过这个比喻,牧师们,开始引导教会里相对素质高的女人去嫁给相对素质低的男人。强调你嫁给那个男人,是上帝赋予你的使命。
最后牧师开始用这种优秀的女人嫁给差的男人后幸福婚姻的见证去劝说那些“高傲”的女人。最神奇的是,牧师还能引用圣经“神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那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坚强的羞愧” 。女人们听了牧师的讲道后,异常得羞愧,觉得自己的高傲得罪了上帝。
小生写到这里,不得长叹一口气。先不说那些比喻都是诡辩,把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和律法的约束颠倒过来就是一种法利赛人式的举动。
首先,信仰是一个人对自己所标榜的价值属性,他所标榜的,并不一定等代表这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本质还是需要通过多次的沟通、接触去了解。一个人可能不信基督教,但是他热衷于慈善事业,乐于助人,孝敬父母,懂得尊重你的信仰,然后两人都相互有好感,难道这样的人就不能去尝试相互了解下吗?又或者,一个人是基督徒,嘴上天天说着爱主,可背地里却偷偷赶着龌龊的事情,这样的人,值得去交往吗?
我相信爱情的本质,并不是简单的价值观相似,而是更深层次的灵魂的共鸣。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白浅和夜华为什么能相爱?因为两个人都是愿意为爱的人付出,不怕牺牲,行事光明磊落的人,两个人灵魂中透露出来的气场,很自然地把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爱情也是类似,现实生活中,一个腹黑男可能很想爱一个单纯女,等最后在一起了,才发现单纯女更腹黑,扮猪吃老虎;一个逗比爱上了一个逗比;一个闷骚爱上了一闷骚。最后修成正果的,往往都是在核心的灵魂属性上保持着一致。
所以与其说,你一定要嫁给主内,还不如扪心问问自己,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会和什么样的人产生共鸣?
以上说的是爱情萌芽时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好感。当爱情发芽时,借着就是多接触深入了解这个人的为人处世。有的人试探一两次,就发现不适合;有的人随着逐渐的交往,往往会越来越相互喜欢。然而婚姻不单单是这种灵魂的共鸣,更重要的是承诺、交付。
婚后的生活才是漫长旅途真正的开始。因为是两个罪人在一起,所以更加要克服自己身上的罪性,才能幸福。因此牧师在不断强调女人要顺服,要帮助男人的基础上,确实非常有助于婚后生活的幸福。但如此,也更要强调男人在这方面的担当。
如果一直这么把重担压在女性身上,女性真是太可怜的,你们把她们的恋爱范围给缩小了,你们把她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压制了,你们把婚后幸福的样子给定型了,你们让女性觉得,结婚就是去受苦的,就是去背负耶稣的十字架的。多可怕呀!
——以上所有均个人观点,不能代表天主教立场
迦南牧师朋友圈截图
最后附上一段“天主教教理”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理性对待新教里“信与不信不能共负一厄”的观点:“夫妇之间即使宗派不同,并不会为婚姻构成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他们能够共同分享彼此从各自团体中所得到的一切,而去相互学习对方如何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忠于基督。”